北京明确将在通州建行政副中心 2017年取得成效

国际在线专稿2015-07-13 16:53:01

  日前,北京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表决通过了北京关于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其中,几项表述引人瞩目,这包括:努力将北京人口规模控制在2300万;聚焦通州,加快行政副中心的规划建设。这意味着,传闻已久的北京建设行政副中心的说法终获官方证实。这个副中心将有哪些功能?未来会对京津冀一体化带来什么影响?

  在北京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上,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表示,北京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和“大城市病”问题已成为人民群众的高度关切。把北京人口规模控制在2300万,是必须坚守的底线,要争取到2020年,让市内6区人口下降15%左右。

  控制人口,一个重要手段是城市功能疏散和产业外迁。此前,有关北京将建设行政副中心的说法屡屡被坊间热议,目的地包括河北保定和北京通州。甚至有网络传言称,“北京市四套班子将在今年国庆前夕全部由城区迁往通州”。

  此番,北京明确提出:要聚焦通州,加快市行政副中心的规划建设,2017年取得明显成效,市级机关要带好头,认真研究制定有序推动市属行政事业单位整体或部分转移的方案,抓紧选择一批条件基本成熟、具有广泛共识的重点工程,先行启动,早见成效。

  但行政副中心该承载怎样的功能?到底哪些机构会外迁?预计将疏散多少人口?目前都不甚清晰。究竟该怎样理解“行政副中心”的含义,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陈耀对国际在线记者表示,这并不意味北京行政机构的全部迁移:“行政中心和行政副中心应该是并存的,如果把建设副中心理解为把北京政府的几套机构迁出市中心,那是不正确的。北京行政机构的一些职能会相应地转移到副中心,通过副中心的建设,带动一部分服务行业和人口,离开城市中心,起到一个疏解的作用。”

  对于为什么会选择通州的问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部副研究员马庆斌认为,通州的区位优势明显,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会产生带动作用,“从通州的地理位置来看,恰恰是京津冀交界的地方,三军会师的地方,如果能在这个地方找到突破,也是不错的选择。毕竟在当前情况下,城市政府的搬迁往往意味着城市发展重点的(改变),这会使得很多优质资源自动带过去,这既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也服务于北京全域的均衡发展。”

  记者了解到,北京的产业和功能转移工作已经陆续启动,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高校已在通州建设新校区。在市场预期刺激下,通州当地楼市闻风而动,每平米价格已由此前的2.5万元涨到3万元左右,而河北燕郊等毗邻地区房价也被炒高。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随着政策逐步明确,市场利好效应有望持续,“总体来说,这个政策是一个比较大的利好。对市场来说,会有一波影响,但是价格涨幅多少,还要看利好落地的程度,包括(政府职能)搬迁的力度,教育、医疗配套设施的完善程度等。”

  今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尽管全文还未公布,但顶层设计的主要思路已经清晰:未来,三地将打破既有“一亩三分地”的行政区划,以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建设等作为抓手,实现协同发展。此次,北京除确定人口控制目标和行政副中心的建设规划外,还提出要更加重视发挥好辐射带动作用,推动首都的科技、产业、文化及公共服务资源延伸到周边地区。外界期待,天津、河北也陆续释放政策信号,公布进一步对接举措。(记者任杰、林维)

[编辑:颜观潮]
 
返回顶部进入桌面版

国际在线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102006

京ICP证120531号 京ICP备0506489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14

网站运营: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