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正文

报告称售假成电商"毒瘤" "双十一"过半商品事先提价

2015-12-29 15:39:02|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编辑:赵妍

  原标题:报告称售假成为电子商务头号“毒瘤”“双十一”过半商品事先提价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肖中仁):《2015年“双十一”综合信用评价报告》28日在北京发布。报告显示,今年11月11日至15日,涉及电商平台、电商企业、物流公司、消费者等主体的失信案例数量同比增多57.49%,售假已成为危害电子商务诚信的头号“毒瘤”。此外,750万件促销商品中有过半出现了事先提价、当天降价的情况,电子商务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形势仍然严峻。

  这份报告是在大数据监测分析的基础上,由国家发改委主管的中国改革报社、国家信息中心、中诚信、奇虎360等单位,对“双十一”期间的消费信用数据进行树立、提炼、评估。报告旨在构建以诚信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体系,从第三方角度找出电子商务建设的短板,为网络购物消费者提供参考,同时为管理部门制定相关法律或政策文件提供依据。国家发改委财金司信用处处长李慧介绍说:“这次委托第三方机构,以独立市场视角开展第三方信用评价,希望通过政府与社会机构合作共建,调动社会各方力量,推动形成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强大合力,营造更为浓厚的社会信用建设氛围。”

  报告显示,淘宝天猫京东是“双十一”主力,家电、手机、女装成为畅销商品,“双十一”已成为中国电商行业最大规模的商业促销活动。中国改革报社媒体融合部主任吴小雁介绍说:“2015年,全网‘双十一’全天总成交额达到1229.37亿元,产生6.78亿个包裹数。其中天猫交易额达到912.17亿元,无线成交占比68.67%。”

  报告中说,“双十一”正在由一个中国电商发起的商业节日,正逐渐演变成一场席卷全球的商业革命与文化热潮。全球超过211个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参与了这场网购狂欢。报告认为,电子商务打通了全球“互联互通”的重要一步。

  不过,在这场网络购物狂欢的过程中,涉及电商平台、电商企业、物流公司、第三方支付机构、消费者等主体的失信案例数量同比增多,在媒体和网民曝光的失信案例中,涉嫌售假类占比高达44.82%,同比上升18.2%,售假已成为危害电子商务诚信的头号毒瘤。吴小雁介绍说:“失信案例同比增多了57.49%,反映出电子商务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形势严峻。质量评价出现三高,即差评率、退货率、投诉率高;部分商家通过虚构原价等手段设置价格陷阱,以低价进行宣传销售;销售数据出现注水现象,部分卖家存在刷单行为。”

  报告还指出,“双十一”期间,750万件促销商品中,有52.99%出现了事先提价、当天降价的情况,少部分商品甚至提价高达200%以上;物流配送成为行业软肋,出现丢货、漏货、损货等情况;售后服务饱受诟病;违法广告现象比较突出,有近20万件商品出现“最新”、“顶级”、“独一无二”等违禁广告词。

  此外,消费者失信行为也值得警惕。比如,有些消费者采取不正当手段,对电商企业进行诽谤,给予恶意差评,甚至以此要挟谋取私利。有些消费者充当店家“网托”,有偿替网店刷销售额及信誉;部分消费者故意不如实填报个人联系方式、地址等必要信息。吴小雁说:“消费者的失信行为浮出水面值得警惕。比如‘羊毛党’、‘职业差评师’的出现,极大地破坏了网络购物的生态环境。”

  报告建议,当前,应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加强电商平台行业自律,建立网络信用评价体系,建立电商信用黑名单制度,建立统一的网络销售监管体系,推动电子商务信用建设创新示范,更加关注和培育农村电商市场等。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