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访德为何要放低姿态?

2016-04-28 13:01:20|国际在线|编辑:梁生文

  当地时间4月24-2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任内最后一次到访德国。他与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了闭门会谈,同两国经济界人士座谈并发表演讲,还成为首位为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揭幕的美国总统。此外,默克尔还邀请英、法、意三国政府首脑赴德,共同举行“迷你峰会”,商讨重大国际事务。可以说此访行程紧密凑,成果丰硕。奥巴马任内已访问德国五次,足见其对德国的重视程度。而作为“告别之旅”,奥巴马此次又有怎样的考虑和目的呢?

  笔者认为,贯穿奥巴马此访的主线是“修复受损的美德关系”。美德随同属西方阵营,长期以盟友相称,但近年来发生不少龃龉。首先,自斯诺登曝光美国“棱镜计划”起,美国情报机构监听德国政要、向德国联邦情报局安插间谍的内情就不断被公诸于世,令德国政坛震惊。尤其是美国国安局监听默克尔手机的行为,令德国人难以接受,德国总统高克曾严厉指责美国“拿盟友关系当儿戏”。其次,两国在国际战略上存在一些分歧。德国并不赞同美国“单边主义”甚至“霸权主义”的做法,美国在乌克兰危机、叙利亚危机等问题上“煽风点火”,对前几年的欧债危机和当前的难民危机“袖手旁观”,德国十分不满。再次,在经济领域,美国也常常打压德国企业,如曝光大众公司“排放门”事件,给德意志银行开出巨额罚单等。虽涉及商业行为,但背后难免有战略考虑。

  美德盟友关系受损,进而损害跨大西洋关系,这是即将卸任的奥巴马所不愿看到的。因此,在此访中,奥巴马试图放低姿态,将双边关系拉回到正轨。一方面,在礼节上尽可能向外界展示与默克尔的良好私交,以“亲爱的安格拉”称呼默克尔,对默克尔表示“个人的钦佩之情”,称赞德国的难民政策“站在历史的正确一边”。同时,他也对德国表达了更多支持,主张力推“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谈判,争取年内达成协议;在安全问题上同意强化美、德在北约框架下的安全政策协调;对叙利亚、利比亚、乌克兰、阿富汗安全局势表示关切,将与德国合作推动相关地区和平进程;协助欧洲打击恐怖主义,从根源上解决难民危机。

  从宏观角度来看,跨大西洋关系出现裂痕显然不符合美国利益。奥巴马出面修补美德关系完全可以理解。但从微观角度来看,实际上奥巴马是有两方面的现实考量。一是在经济领域。奥巴马即将卸任,其任内大力推动TPP和TTIP两大贸易协定,覆盖跨太平洋和跨大西洋主要经贸区,成为其重要的“政治遗产”。目前,TPP已取得重大进展,但TTIP依然遥遥无期,一大原因是来自欧洲方面的阻力较大。欧洲民众态度十分负面,既担忧欧盟环保、食品安全、工业制造等标准遭降低,也对谈判缺乏透明度不满,还普遍反对商讨中的“投资者国家争端解决机制”,认为这将侵害主权国家在贸易争端中所发挥的作用。德国反应尤为强烈,最新民调显示,只有不到17%的德国民众支持签署TTIP。奥巴马希望通过此访向德国民众宣传其推动协议谈判的决心,以减少谈判阻力,尽早达成协议。

  另一方面是出于国际战略考量。德国的实力和地位近年来得到极大提升,成为欧盟事实上的“领头羊”,外界对此几无异议。欧盟近年来屡陷危机,且周边安全形势严峻,美国战略重心转向亚太后,对欧盟的安全事务投入减少,期待欧盟能通过自身力量保持稳定发展,并在稳定中东、北非乃至乌克兰局势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而德国在此过程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不言而喻。近年来,德国外交明显趋于积极,勇于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一定程度上能够成为美国“可靠的帮手”。虽然在全球战略上存在分歧,但毕竟价值观一致且同属一个阵营,尤其在英国忙着搞“脱欧”,法国经济低迷自顾不暇的背景下,美国必然更加看重德国的实力。

  总体来看,奥巴马此访一定程度上达到了预期效果。默克尔将美国称为“最重要的伙伴”,对美国给予的支持表示感谢。预计今后一段时间,美德关系将有所回升,对于跨大西洋关系也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 李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