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老中医90岁仍坐诊 每次门诊手写病历逾五千字

中国新闻网2016-01-14 05:58:46

  南京老中医90岁仍坐诊 每次门诊手写病历逾五千字

今年已经90岁高龄张继泽正在带教徒弟陈四清,给病人看病

  中新网南京1月13日电 (盛捷)每周均坐诊,每次接诊病人30位,一次门诊手写病历逾五千字……13日,记者获悉,全国名老中医、孟河医派名家、江苏省中医院中医脾胃病学家张继泽今年已经90岁高龄,仍然坚持为病人坐诊看病。

  虽说今年张继泽已经90岁高龄,仍然是耳聪目明,满面红光,精神矍铄,给病人的病历均是自己亲手写,望闻问切,辨证论治,一气呵成,一次门诊下来,至少要写五、六千字。

  谈及自己的养生经验,张继泽用“简单”二字诠释。张继泽总结了他的“简单养生经”具体有四个方面。一要淡泊名利,知足常乐;二要自然饮食,吃饱即可;三要简单锻炼,适度运动;四是生命不息,工作不止。

  张继泽认为,人要健康长寿,最重要的是心胸开阔,知足常乐,人生不可能一身都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困难、挫折,关键是如何面对,名利、地位、待遇都是身外之物,一定要学会泰然面对,淡泊明志,与事不争,知足才能常乐。

  张继泽透露了自己的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从不暴饮暴食,不饮酒、不吃辛辣煎炸食物,以清淡少盐少糖为主,多进新鲜蔬菜、水果,坚持少吃四条腿,适当吃二条腿,多吃无腿食物。

  “生命在于运动,但又反对过度运动,我的锻炼的方式也很简单,除盛暑严寒,早晚都坚持外出,下楼散步,每天不少于一万步。”张继泽如是认为,此外,他仿古人导引术,自创徒手保健操,每日早晚揉眼圈、擦鼻翼、拉耳垂,摩颈项各30次。几十年来,张继泽一直坚持定时入睡,鸡鸣即起,不睡懒觉。

  每周张继泽除了坐诊外,还有三个半天在办公室读书写作等,至今从未间断,既解决了病家的痛苦,又能开阔思路,不断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张继泽表示,自己乐意开门带徒,通过带徒,与年轻的弟子相处,既能将孟河医派的宝贵学术经验传承下去,而且还能通过跟徒弟交流学习,与时俱进,不断年轻自己的心理年龄。(完)

相关新闻:为抢救断指一站16个小时 女医生累瘫手术台旁

图片默认标题

  4日下午,浙江慈溪一个18岁小伙右手拇指和食指被大面积绞断,急需救治。正在轮休的手足显微外科医生陈薇薇和同事立即为其手术,手术从4日晚7点一直持续到5日中午11点。最终,小伙子的两根手指都接活了,陈薇薇却瘫倒在手术台旁。

  相关新闻:聋哑妈妈剖宫产女 医生全程文字鼓励

聋哑妈妈剖宫产女 医生全程文字鼓励

图为医生把需要询问的话和手术进展写在纸上。 李晓婷 摄

  原标题:聋哑妈妈剖宫产女 医生全程文字鼓励

  12月30日,在湖北宜昌三峡大学仁和医院产科病房,21岁的聋哑妈妈王荧荧产下一名可爱的女婴,而为了在生产过程中方便交流,医生全程在纸上写字为王荧荧加油打气。

  王 荧荧和丈夫都是聋哑人,他们在特殊学校相识,后来相恋结婚。因为王荧荧与人交流困难,考虑到顺产过程中与医生、助产士配合不便,万一发生紧急情况都会出现 危险,因此她选择了剖宫产。手术前,医生将各种不适的感觉写好,粘贴在王荧荧左手的4根手指上,并告诉她若有不适,就动动相应的手指。手术开始后,医生把 需要询问的话和手术进展写在纸上,鼓励王荧荧,并时刻关注着她的唇语和面部表情,直到婴儿出世。

聋哑妈妈剖宫产女 医生全程文字鼓励

图为纸上写着“宝宝哭声很响亮,长得很漂亮,像你”。 李晓婷 摄

聋哑妈妈剖宫产女 医生全程文字鼓励

图为医生将各种不适的感觉粘贴在王荧荧的手指上。 李晓婷 摄

聋哑妈妈剖宫产女 医生全程文字鼓励

图为医生让产妇若有不适就动动相应的手指。 李晓婷 摄

聋哑妈妈剖宫产女 医生全程文字鼓励

图为手术进展很顺利,宝宝很快就出生了。 李晓婷 摄

聋哑妈妈剖宫产女 医生全程文字鼓励

图为新生命顺利降临,王荧荧高兴不已。 李晓婷 摄

聋哑妈妈剖宫产女 医生全程文字鼓励

图为医生全程文字鼓励。 李晓婷 摄

相关新闻:拄拐医生进手术室被赞“最美背影”

为抢救断指一站16个小时 女医生累瘫手术台旁

  近日,一名拄拐医生为病人做手术的照片在网上引发网友点赞。照片中,穿着手术服的男医生脚缠石膏绷带,或拄着双拐走在病区,或站在手术台上忙碌,其中一张走进手术室的背影照片更是被大家赞为“最美背影”。

  冷勇拄着拐杖走向手术室

  近日,一名拄拐医生为病人做手术的照片在网上引发网友点赞。照片中,穿着手术服的男医生脚缠石膏绷带,或拄着双拐走在病区,或站在手术台上忙碌,其中一张走进手术室的背影照片更是被大家赞为“最美背影”。经记者确认,拄拐医生是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外科的冷勇主任,其不久前遇车祸腿受伤,本打算休息却被病人“点将”,只得带病坚持给病人做手术。

  前日上午10点左右,记者来到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时,冷勇正在手术室里给病人做甲状腺切除手术,这也是他当天连续做的第二台手术。10点半,手术完成,身材魁梧的冷勇从手术室走出来。他身穿绿色手术服,双手拄着拐杖,一拐一拐地走进休息室,坐下来,将缠着石膏绷带的右脚放在凳子上,轻轻捏揉着。

  冷勇介绍,10月17日,他骑摩托车回家,为避让横穿马路的老人,致使自己摔伤,右脚骨折,无法行走。本来准备在家休息一些时日,几位和他约好做手术的病人却不知情,坚持找他亲自做手术。就这样,在受伤后的两周里,他被病人7次“点将”,一连做了7台手术。直到手术做完,病人及家属才见到他的样子,惊诧之余十分感动。

  “有时两台手术连做,一站就是三四个小时。”手术室护士杨秀告诉记者,冷勇主任受伤后第一次来手术室,是门诊外科的医生用轮椅推来的。手术中,为了有更好的角度观看手术视野,选择最好的角度操作,他坚持全程站立手术。站在手术台上,几乎是单腿支撑身体,十分吃力。受伤的脚本来需要平搁,由于长时间站立也会导致淤血、肿胀发紫。由于疼痛吃力,他常常大汗淋漓,为此特意戴了顶吸汗帽。

  “每台手术下来,冷主任就双腿发麻,整个人都像要瘫倒一样,得先坐在手术室里,把伤腿平搁一会儿,才能恢复体力,拄着双拐走出手术室。”杨秀说,看着冷勇主任辛苦的样子,医护人员都希望帮他减轻一些负担,洗手池离手术台较远,每次手术完后,总有护士专门取来水及消毒液,给病人做腹腔镜手术需不时踩电刀,护士就当起了冷勇主任的“右脚”。

  出于感动,杨秀和同事将这一幕幕悄悄拍下来并发到网上,没想到,点击量很快突破万次。许多网友被冷勇主任的“最美背影”感动了,纷纷称赞他是“孝感好医生”。    

相关新闻:孕妇摔晕 医生剖腹取8斤男婴

为抢救断指一站16个小时 女医生累瘫手术台旁

  11月23日报道,四川省遂宁市,待产孕妇与丈夫发生口角后,骑摩托车回家途中摔伤,被当地派出所民警紧急送到医院。医生立即对其实施剖宫产手术,成功取出8.3斤男婴。目前,母子平安。

为抢救断指一站16个小时 女医生累瘫手术台旁

  19日上午,在遂宁城区打工的待产孕妇杨女士,因口角与丈夫发生争吵,赌气之下驾着摩托车回家。当杨女士行驶至318国道玉丰段时,车子一歪倒在地上,杨女士头部血流不止。此时,民警邓杰刚好路过,与周围群众一起搬开压在杨女士身上的摩托车。同时打电话通知120。

为抢救断指一站16个小时 女医生累瘫手术台旁

  昏迷的杨女士被送到了遂宁市中心医院。通过了解,杨女士已过预产期12天。医生通过对其检查,并与家属沟通立即实施剖宫产手术。经过紧张的手术,医生顺利从杨女士的腹中取出8.3斤男婴。而杨女士因颅脑外伤,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医院当即将其送往重症监护室。

 

为抢救断指一站16个小时 女医生累瘫手术台旁

  事后,安居公安分局民警告诉记者,目前杨女士已清醒过来,可以简短的和家人进行交流。

相关新闻:一路跪着按压心脏到急诊室 敬业医生感动了很多人

为抢救断指一站16个小时 女医生累瘫手术台旁

  医生一路跪着施救,感动了很多人

  “为伟大的生命卫士点赞!”这几天,两张医生跪在转运床上为患者施救的照片,在微信朋友圈里广泛转发。这是一名在衢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患者,感动于急诊科医生的敬业施救而摄下的。

为抢救断指一站16个小时 女医生累瘫手术台旁

  医生跪着施救过程在微信朋友圈里被大量转发点赞

  记者向衢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核实,照片中跪着施救的医生是该院急诊科俞美祥医生。

  事情发生在10月12日。当天,衢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接诊,新老320国道交界地一名道路工人“猝死”,呼吸、心跳停止。

  120急救车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出诊医师俞美祥初步评估后,立即为工人进行心肺复苏。从事发现场到医院急诊室,整整半个多小时,俞医生一路跪着施救,心脏按压没有一刻松懈。到医院急诊室后,在其他同事的协助下,俞医生继续展开急救,经过近两个小时的努力,这名工人心跳、呼吸终于恢复正常。

为抢救断指一站16个小时 女医生累瘫手术台旁

  俞美祥医生一路跪着心脏按压的情景,被医院里其他就诊患者拍摄下来

  比较遗憾的是,被送入重症监护室抢救3天后,这名工人还是因病情危重离开了人世。

  心脏按压有多累?

  为什么俞美祥医生的施救照片感动了这么多人?心肺复苏术也就是心脏按压是一种特别“累人”的急救措施。“条件允许时,医生会轮流为患者心肺复苏。如果一名医生持续为患者长时间按压,手会发抖,连筷子都拿不稳。”一位医护人员形容。

为抢救断指一站16个小时 女医生累瘫手术台旁

  资料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上图可以看出,对一般人来说,保持手臂伸直地连续按压已经很难,再加上按压需要一定力度,是非常累的。连续施救半小时,对训练有素的医护人员来说,几乎也接近极限了。

相关新闻:西安一医生跪地40分钟为患儿手术

为抢救断指一站16个小时 女医生累瘫手术台旁 

  手术现场图

   近日,西安医务人员的朋友圈里疯传一组照片:一个9岁的小女孩躺在手术椅上,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医生屈铁军跪地为她进行手术。照片引起网友一片点赞,称这是“最美的姿势”。

   手术部位特殊切口小 医生只能用跪姿或卧姿

   昨日下午,华商报记者辗转采访到屈铁军,他也没有想到照片被朋友圈疯传之后引起如此大的反响。

   屈铁军说,这个手术时间比较早了,应该是9月5日。9岁的患儿来自宝鸡农村,因为牙齿受外伤穿孔,出现慢性炎症导致畸形发育,病情十分复杂,需要手术治疗,但手术区域大约5毫米,且在腭侧拐弯的地方,平常手术用的显微镜照不到,只能头戴镜子来操作,这样医生的眼睛就要和孩子的牙齿保持平行状态,只能采用卧姿或跪姿。此外,为了小女孩将来口腔内的美观,还采用了美容小切口。于是,在40多分钟的手术中,屈铁军全程跪着为小女孩做手术。

   据了解,屈铁军当时还是带病坚持工作,在给小女孩做完手术后,他自己去找医生看牙周脓肿病了。

为抢救断指一站16个小时 女医生累瘫手术台旁

  网友赞声不绝:有责任心有良知的医生

   手术过程被一位护士无意间拍到,照片被同事发到了朋友圈,随后网友点赞声不绝。

   “一个小小的跪姿,饱含着一丝丝发自心底的温暖,感动,敬业。”

   “最美医生,最美的姿势,大赞屈医生。”

   “跪地为患者治疗!治疗环境和方法让我们最可敬可爱的医生体现出了忘我的大爱。”

   “衣袖上的五星红旗在这样的医生身上格外耀眼,为这么有责任心、有良知的医生点赞。”

   “不管技术好坏,最起码你如此珍爱他人,如此敬重自己的职业,你不仅是好医生也是个好丈夫、好父亲!点赞!”

   “真的感觉到了,白衣天使!业界良心啊!”

为抢救断指一站16个小时 女医生累瘫手术台旁

  手术采用局部麻醉 坚强的小女孩没有喊痛

   屈铁军说,对于网友的鼓励和点赞他也非常感动,希望这个社会能有更多的正能量传递。他同时希望大家为坚强懂事的小患者点赞。

   据介绍,因为考虑到全麻对小女孩不安全,手术时采用的是局部麻醉,可能有点疼,但小女孩非常乖巧听话,没有喊痛,一直安静地配合手术操作。屈铁军说,等到手术终于完成,自己起来一看,小女孩满脸都是泪。“那一刻,我的心里满是心疼。”屈铁军说,自己的儿子和小女孩年龄差不多,她就好像自己的孩子一样。

   还有网友很困惑:为什么不把手术床抬高呢?屈铁军解释说,手术床可以稍微抬高一点,但那样操作仍然很不便利,会影响手术的精细性。

   据悉,经历了这台充满爱的手术后,小女孩伤口恢复不错。屈铁军也会跟踪病情发展,帮助孩子完全恢复健康。

[编辑:杨磊]
 
返回顶部进入桌面版

国际在线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102006

京ICP证120531号 京ICP备0506489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14

网站运营: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