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发表主旨演讲。摄影:沈湜
国际在线消息:11月18日,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普惠金融”论坛举行。论坛聚焦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普惠金融服务的典型案例,共同研讨通过机制及技术创新推动全球普惠金融可持续健康发展,提升金融服务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发表主旨演讲。
李东荣首先指出,当今世界,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化,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移动互联网技术蓬勃兴起,不仅集成了互联网开放,共享互动等优势,而且实现了随时随地,在经济社会经济领域,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移动金融,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移动金融作为移动互联网与金融深度融合的产物,是深入推进,互联网+普惠金融的重要抓手,在建设现代普惠金融体系方面,大有可为。主要表现在:
首先,移动金融能够提高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性。移动金融以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为依托,以相对较少的成本投入,就能够搭建网络化、移动化的金融设施,显著降低对物理网点的依赖,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和服务响应能力,可有效解决传统普惠金融服务,成本与收益不对称的问题。
其次,移动金融能够扩展普惠金融的可获得性,移动金融创新了金融业长期以来的物理特征和运行模式。能够不受时间、空间、地理、气侯等客观因素影响,真正打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使金融服务的血液融入到更深,更广的经济毛细血管。从而满足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多层次,金融需求。
第三,移动金融能够提升普惠金融的满意度,移动金融可依托已有的银行卡网络,开展支付转账业务,又可有移动互联网开展各类线上金融服务具备线上线下有效结合,能够在移动终端的界面上,为客户提供支付、信贷、理财、保险、公共缴费等一站式的综合金融服务,提升客户对普惠金融的满意度。由此可见,移动金融是解决普惠金融全球共性难题的可行工具。
李东荣表示,近年来,中国的移动金融在统一技术标准,规范业务管理,搭建基础平台,实施检测认定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为下一步深化金融改革,推动普惠金融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一步提升移动与普惠金融的水平:
一要贯彻服务理念,移动金融不仅仅是金融服务渠道的升级,更是金融服务理念的提升,要把便民、利民、为民的理念,贯彻到金融服务转型升级的各个环节,要通过友好的操作界面,友好的服务流程,通俗易懂的理念,打造消费升级的丰富多层次的移动金融服务供给体系,帮助老百姓集体提升生活品质。
二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移动金融具有移动互联和金融的双重基因,是跨行业,跨领域的金融创新平台和多服务,要通过金融与通信的跨行业,移动通信网络,互联互通,通过多元化的新型金融应用,实现银行卡业务与网上银行业务融合发展。要发挥移动金融对跨领域金融的整合效应,与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等场景紧密结合,实现小额汇款、小额支付、公共缴费、个人理财、信用查询等普惠金融服务的实时化、随身化和移动化。要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的金融IC卡现有环境,支付转接现有系统,金融安全保障体系等金属设施和环境,真正实现集成式的创新和集约式、普惠式的发展,避免浪费。
三要构建风险防控机制,移动金融是依托移动互联网开展的支付、理财、征信、投融资等金融活动,他并没有改变金融的功能属性和风险属性。由于网络空间的开放性,技术手段的多样性,业务流程的复杂性,移动金融在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资金安全保障、身份认证等方面仍然面临一些风险隐患。因此在开展移动金融创新应用时,要充分考虑客户在金融知识储备,信息保护意识,风险承受能力,终端技术条件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注重建立多层次的移动金融风险防控体系,不断提高移动金融技术标准、业务规范的执行力和约束力。有效增强移动金融安全管理和风险防控能力。
四要营造良好生态环境,移动金融参与主体众多。上下游产业链复杂,而孤岛式、割据式的发展模式不符合互联网时代下移动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有必要营造一个合作、开放、共赢的生态环境。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和政府引导作用,由商业银行、电信运营伤、银行卡组织、支付机构、电子商务企业等多方机构发挥各自的技术和资源优势,合作开展技术公关、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共同探索中国移动金融规模化、产业化的运营模式。
同时,要广泛利用电视广播、书刊杂志、数字媒体、教育培训等多元化渠道,针对性的开展移动金融和普惠金融的知识普及活动。培养社会公众对移动金融的接受度,提高消费者使用移动产品和服务的积极性。
最后,李东荣强调,当前,无网络不金融,无移动不金融已成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特征,积极发展移动金融,促进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既是互联网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金融改革发展的现实需要。希望各界能够紧力配合,加强协作,共同实现我国普惠金融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