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正文

2015高校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华南理工综合评价获满分

2016-01-28 21:10:31|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编辑:杨玉国

  原标题:2015高校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出炉 华南理工综合评价获满分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钟磬):为系统全面反映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评价体系,自2013年起,教育部要求各高校编制、发布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日前,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了《2015年“高校就业质量年度报告”评价排名》(以下简称《排名》),对教育部直属75所高校的“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是否符合教育部的规范做出评价。

  《排名》显示,2015年教育部直属高校“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整体合规水平较前两年有所提高,45所高校综合得分合格。2015年报告的综合平均得分为63.3分(百分制,下同),高于2014年的60.2分,2013年的56.8分。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的综合得分为满分。另外,对比2013-2015年综合得分和排名,得分和排名三年连续提升的直属高校有10所:南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武汉大学、兰州大学、长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南京大学。得分和排名三年连续下降的直属高校有10所:中国矿业大学(华东)、华东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河海大学、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引用了校外第三方机构对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进行跟踪评价,制定了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评估指标,编写了较为详实、细分的数据,包括各学院和专业的月收入、毕业3个月后的非失业率、毕业生就业状况的满意度、对教育教学、专业设置、学校就业服务的满意度、以及用人单位的满意度等等。数据的编写及发布完全符合教育部要求。得分最低的北京师范大学失分的主要原因,是未按教育部要求对就业质量进行相关分析,只字未提对教育教学的反馈,只获得37.9分。

  本项排名虽不直接显示各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但从中可以看出各高校对毕业生就业的数据收集、年报编制和发布的重视程度,有利于建立和完善就业反馈机制,接受社会监督。自2014年起,各高校开始重视就业年报的编制及发布,在以下方面改进明显:

  1、基本内容覆盖率提升。各校基本都能按照教育部要求覆盖的内容编排年报的一级标题、二级标题。其中,就业基本情况、主要特点下的6项内容的覆盖率均在90%以上。

  2、就业相关分析增多。2015年使用反映就业质量的数据、用人单位的评价对就业进行分析的高校增多。

  3、数据使用规范性增强。2013年有11所高校未注明就业率统计时间节点,2015年只有3所高校未注明统计时间节点,且普遍开始重视标明各类数据来源。

  4、公信力增强。逐渐重视引入第三方评价。如前所述,2013年使用第三方评价数据的仅有11所,2015年增至20所。5、报告编制精细化:年报展现形式已逐渐优化、图文并茂、设计精良。且均能提供便利的下载形式、阅读格式。

  但仍存在不少问题,离真正符合教育部规范仍有距离。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

  1、“数据统计口径不一、可比性差”。就公众最关心的就业率而言,各校统计时间节点不统一,其次,计算方式不统一。多数高校采用教育部规定的算法,将签约、升学、出国、灵活就业、暂缓就业都算进就业率。据此,各校就业率均接近100%上。但实际上,公众更期望看到纯粹的就业率,即签约率。

  2、缺少对就业质量、就业趋势的分析、对教育教学的反馈。对就业数据的统计目的是要服务于高校人才培养的改进,反思教育教学、专业设置、招生等各个环节,并作出有理有据的调整。但有些学校缺乏基于自身就业数据对本学校就业趋势进行统计分析,在对教育教学的反馈也只是一笔带过,既没有数据支撑,也缺乏具体阐述。

  3、缺乏就业质量评价指标。在年报中明确提出就业评价指标体系的直属高校寥寥无几,目前,教育部已要求各校尽快制定就业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强对就业情况进行系统评价。

  4、缺乏信息监督机制。高校就业质量报告经教育部汇总集中发布后,引起了媒体及公众对“毕业生去哪儿了”的热切关注,各类解读纷纷出炉,如对比某地区、某类院校、某专业毕业生去向、薪酬水平。然而,各校报告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可比性却无人把关。教育部曾在相关通知中提到会对高校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发布情况进行检查,但却从未公开公布过检查结果。2015年教育部在通知中继续提出“将在2016年1月底前对各地和高校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发布情况进行检查”,希望届时,教育部能公示检查结果。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