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有:弘扬工匠精神 四川拟评选能工巧匠

2016-03-07 16:18:16|来源:四川新闻网|编辑:王雪莹

  原标题:陈新有:弘扬工匠精神 四川拟评选能工巧匠

   [全国两会·川网会客厅]陈新有:弘扬工匠精神 四川拟评选能工巧匠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经信委主任陈新有做客川网会客厅

  四川新闻网北京3月7日讯(川网集团全国两会报道组记者 陈淋 董焦 摄影报道)政府工作报告关于2016年重点工作的部署中提到,提升消费品品质,加快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建立商品质量惩罚性赔偿制度。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工匠精神”,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的一个新词。在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经信委主任陈新有看来,工匠精神是实现质量强国的重要抓手。今年,省经信委将质量品牌提升培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为此还提出了六大行动。同时,为鼓励和表彰我省的能工巧匠,省经信委拟联系省总工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四川版的能工巧匠评选,以此弘扬工匠精神。

  省经信委今年重点工作之一:质量品牌提升培育

  说到工匠精神时,陈新有关注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一个词,“质量强国”。“在报告中,质量强国排在制造强国前面。”陈新有说道,去年,为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对有关工作的统筹规划和政策协调,国务院成立了由马凯副总理任组长的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在实施制造强国建设过程中,大家都在呼吁,没有质量强国就没有制造强国。“在今天的小组讨论中,也有代表提到,现在中国有200多种产品的产量位列世界第一,但在国际知名的100个品牌中,我们国家只有2个。品牌的背后是质量问题。”陈新有认为,因此,“质量强国”应得到广泛响应。

  陈新有接着说,产品生产过程中有很多环节,但直接影响质量的还是其中的生产制造人员,也就是产业工人,这个是最关键的。产业工人的水平代表了一个国家的产品质量水平。谁是产业工人质量的代表呢?那就是工匠精神。

  “其实,我们国家每年都在搞职业技能大赛,而国际上也有各种技能奥林匹克大赛。据我了解,国外大赛更强调工匠精神,许多产品完全是手工做出来的,并不是靠机器做出来的。”陈新有说,从工匠精神来讲,我们还要与国际先进水平看齐,也还要与普遍适应的方法看齐,走出一条我们中国的产品质量提升道路。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我们有9亿劳动力,如果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中国的发展肯定是势不可挡。“我国的劳动大军,有不少都是农民工,如何把农民工变成工匠?针对那些考不上大学,或是没有办法才走上(职业技能学习)这条道路的人,我们怎么通过职业教育,去把这个团队变成一个大国工匠?”陈新有说,所以,工匠精神是目前我们走质量强国必须迈过去的一个坎儿。“产业设计再好,没有一个好的产业大军去保障,也是纸上谈兵。机器人也是人搞出来的。”陈新有认为,社会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今年,省经信委将质量品牌提升培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我们提出六大行动。”陈新有接着谈到,在上世纪90年代,全面质量管理曾经风靡全国。后来,我们与国际体系接轨,开始走国际质量体制认证,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ISO9000的标准体系。但是,过去我们更多停留在标准上,反而对于全面质量管理中的“人机料法环”有些忽略了。据了解,全面质量管理高度重视提高人的素质,在质量管理涉及的五大因素即人(操作者)、机(机器设备)、料(原材料)、法(工艺、方法)、环(工作环境)中,人居于中心的地位。提出人的工作质量是一切过程质量的保证。所以,陈新有认为,还是应持续有效地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坚持一人为本,发挥人的因素的积极作用。“所以,工匠精神是质量强国的一个重要抓手。”

  建议综合施策 切实降低实体经济成本

  此外,在四川代表团第二次全体大会中发言时,陈新有提出建议:综合施策,切实降低实体经济成本。“经济实现从中高速发展迈上中高端水平,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先决条件。”他以美国为例谈到,尽管美国的服务业在其经济总量中的占比达80%以上,但有数据显示,服务业的70%是由制造业贡献的,二产里的70%也是制造业。也就是说,美国经济的半壁江山是由制造业直接或间接贡献的。当前发达地区包括美国、日本、欧洲,普遍实行低利率甚至负利率政策,使实体经济融资易、成本低,为制造工业化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再加上物流成本低,以及社会化水平较高,从而使实体经济成本低。然而,我国企业特别是实体经济企业的成本或者相对成本要严峻的多。这与当下企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需求相去甚远。

  陈新有提出,在全面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当下,经济实现从中高速迈向中高端水平,迫切需要综合施策,降低实体企业运营成本。他谈到,以我省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为例,去年底,我省社会贷款余额超过38000亿余元,其中工业板块贷款有8200亿元,约占据了21.4%。其中,工业版块中制造业企业的贷款额只有3800亿元,占比不到10%,和该版块(制造业)对经济贡献差距太大,并且平均贷款利率都在基准利率的2倍水平。“因此,建议国家综合施策,切实降低实体企业运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