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正文

社科院蓝皮书:中国应加大立法引领和法治保障

2016-03-18 16:04:40|来源:国际在线|编辑:赵妍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柳青):3月1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发布2016年《法治蓝皮书》。《蓝皮书》指出,2015年,中国权力清单建设与行政审批改革的持续推进,加快了简政放权的政府改革进程。未来五年,要继续加大立法引领和法治保障,推动实现国家和社会治理的法治化和现代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在18日发布了2016年《法治蓝皮书》。《蓝皮书》指出,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2015年中国对于法治政府建设而言是不同寻常的,不仅新修订的《行政诉讼法》与相关司法解释正式实施,而且在政府监管领域,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立法提供了新的规制工具,推进对市场主体的有效监管。2015年,中国权力清单建设与行政审批改革的持续推进,进一步推进了简政放权的政府改革进程。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所长、《法制蓝皮书》主编李林当天表示,2015年12月发布的《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法治政府。这个《纲要》是对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可操作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李林说,建设法治政府是实现法治中国的基础:“虽然我们讲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法执政,实际上从公权力的法治化角度来看,法治政府建设和依法行政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两个80%决定的,第一个80%是中国法律法规80%左右是由国家行政机关来贯彻落实,如果这80%的法律法规得到非常好的、有效的、及时的、准确的贯彻落实,中国的法治建设、依法治国是不是得到很重要的体现和落实。中国公务员当中近80%的国家公务人员在行政机关,如果近80%左右的国家公务员、公职人员能够真正做到依法行政、依法办事,那么中国的法治我想是非常有希望、有成效的。”

  《蓝皮书》指出,2015年,中国的司法改革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有序进行,特别是在人民陪审员制度、立案登记制、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法官和检察官员额制、人民法院司法责任制、律师执业保障机制等方面做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与2014年相比,2015年司法改革变得更加开放、透明。李林表示,司法改革的实质是利益结构的调整和司法资源的重新配置,因此要从顶层设计的层面全面理解司法改革问题:“司法改革看起来是司法领域的问题,但是一方面它连接着将近14亿人民群众每一个人切身的权利。另外,司法权和司法体制又和国家的整个权力配置、整个政治体制、国家治理体系密切相关。所以司法改革绝对不是一个专业性的改革,技术性的改革,一个纯法律意义上的改革,而是一个和每个人的权利,和每个社会的稳定、秩序,和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密切相关。”

  《蓝皮书》指出,基层法治建设是法治中国的基础环节,但当今基层治理普遍面临多重困境。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国情室主任、《法治蓝皮书》主编田禾当天介绍说,浙江杭州余杭区以智能决策办公系统大联动机制为基础,树立数据为王的思维,推进服务能力升级,实现城市管理范式转变,倒逼基层政府法治能力创新,在信息化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方面有着很大的推广价值:“基层社会法治有三对紧张关系,一个是政府和社会转型,社会管理任务非常重;第二对紧张关系是小基层对大负担,基层不堪重负;第三个紧张关系就是碎片化和一体化,基层治理信息破碎。余杭创建了一个大联动信息化工作机制,它利用信息技术做到了三横一竖王字型基层治理模式,区级是顶级,中间是部门,下面是网格,上下联动,四条主线,消除了因信息不均衡导致的碎片化现象,提升了综合治理的程度,使社会治理向动态转变,向服务民生转变。”

  《法制蓝皮书》主编李林表示,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更多的立法引领和法制保障。要推进按照“十三五”规划的设计和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来展开工作,进一步加大力度立法的引领和法治保障,更进一步加强精准性,加强可操作性,“法治建设,依法治国,所有的任务如果按照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来看,我们认为2016年和未来的5年,甚至更长时间,实际上要进一步来实现国家和社会治理的法治化和现代化。要把各个部门、各个系统、各个环节、各个领域的法治功能、法律制度系统化、科学化整合起来,使它形成一个完整的国家社会治理的体系,有效的、科学的国家的法治体系,从而为中国的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各个方面发展提供法律引领,促进规范和保障作用。”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