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正文

“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学习中文让他们的梦想不再是梦

2016-03-20 10:42:22|来源:国际在线|编辑:李邵鹏

  图片默认标题

  中国驻比利时教育参赞陶洪建为决赛第一名获得者尼古拉斯 · 波颁奖。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史靖洪)19日下午,位于布鲁塞尔欧盟区的中国文化中心不时传出一阵阵笑声和掌声,第十五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比利时赛区总决赛正在这里举行。选手们不仅展示了歌唱、诗朗诵、小品、书法、武术等多种形式的才艺表演,更通过演讲表达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热爱,学习中文为他们实现梦想提供了可能。

  当天的决赛共分为三部分,选手要以“梦想点亮未来”为主题发表3分钟的演讲,并接受文化知识考察,进行才艺表演。25岁的尼古拉斯·波出生在法国的香水小镇格拉斯,6岁时来到比利时。他在演讲时说起了自己的三次“恋爱”,抖了一个大包袱,引得大家笑出声来。

  “第一次我当时14岁,我爱上了中国武术。从那时起,我在比利时各个地方练习武术,也成为比利时的武术冠军。为了长大以后能当武术教练,我上了布鲁塞尔的体育大学。2012年,大学毕业以后,为了更好地学武术,我决定去中国。来到北京没多久,我又坠入了爱河,这一次我爱上了中国的语言和文化。”

  尼古拉斯·波接着说,从中国回到比利时后,他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汉语,就再次走进大学校门,成为一名鲁汶大学汉学系的学生,并和一位中国姑娘相爱。他感谢中国,让他找到了生命中的最爱。

  尼古拉斯·波与中国文化结缘,只是8位参加决赛选手的一个缩影。他们中有的人对汉语一见如故,也有的人因为曾在中国生活过一段时间,并从此开始学习汉语。但无论何种情况,都如其中一位选手所说,学习汉语使他的梦想不再只是个梦。经过激烈角逐,尼古拉斯·波最终获得了比赛的第一名,另有5名同学分获第二、三等奖。

  多次担任决赛评委的布鲁塞尔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张思锐点评说,今年的“汉语桥”比赛较以往突出了文化内涵的特点,希望以后更多一些。

  “今年的特点的确鲜明一些,文化的融入量大了一些,而且应该更大一些。希望大家在用语言表达的时候,更具体、细致,这样中文就能一下子高一个层次,而不是只会说‘你好,我好,我去哪里了,饭很好吃’等等。这样,生活质量和语言质量就都提高了。”

  中国驻比利时使馆教育处是比利时赛区“汉语桥”的主办单位。教育处陶洪建参赞说,比利时作为一个拥有1100万人口的国家,目前有6家孔子学院,从人口的比率上来讲是比较高的,这说明中国和比利时的文化交流特别多。

  “这实际上是说明中比之间的经济、文化之间的交流特别多,因为语言是经济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支持,经济的交流为文化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互相鼓励,同共发展的。”

  “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是孔子学院总部主办的一项大型国际汉语比赛项目,自2002年以来,每年一届。比利时从首届汉语桥比赛至今,每年都会吸引来自鲁汶大学、根特大学、布鲁塞尔高级翻译学院等比利时高校学生参赛。2009年,在第八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总决赛中,比利时选手郝菲凭借自己超强的实力,从来自60个国家72个赛区的112名选手中脱颖而出,摘取总冠军桂冠(特等奖)。除此之外,在历届总决赛中,比利时大学生还取得了两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和两个三等奖的好成绩。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