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滚动>>正文

中国美术馆再获油画家谌北新捐赠“须其自来——谌北新油画艺术展”开展

2016-05-07 19:48:19|来源:国际在线|编辑:杨玉国

图片默认标题

  “须其自来——谌北新油画艺术展”隶属文化部“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也是中国美术馆捐赠与收藏系列展之一。

图片默认标题

中国写意与西方印象的结合

  原标题:中国美术馆再获油画家谌北新捐赠“须其自来——谌北新油画艺术展”开展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刘思恩):由中国美术馆、陕西省美术博物馆、西安美术学院共同主办的“二〇一六·中国美术馆捐赠与收藏系列展:须其自来——谌北新油画艺术展”于5月7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该展览隶属文化部“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也是中国美术馆捐赠与收藏系列展之一。

  2004年,谌北新曾向中国美术馆捐赠油画《村口》、《早市》、《小白船》、《村雾》、《腊月》、《白墙》、《金秋》等14幅作品。2016年,谌北新再次将个人《薄暮》、《浦江》、《初晴》等28幅作品捐赠国家,其中,即包括他在“马训班”的毕业创作《薄暮》、《冬》、《晨》,为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中国美术馆表示,这些谌北新艺术历程中的经典之作,不仅作为艺术家对生活的艺术提炼和语言表达,成为中国风景油画发展的重要见证,更将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财富而永传于世。

  本次展览展出了谌北新不同阶段的代表性油画作品两百余件,分“春山”“夏风”“秋水”“冬雪”四个主题,集中展现谌北新的艺术成就与艺术气象。

  走进展厅,观众就走进了风光无限好的“大自然”,青山、绿水、红屋、白墙,似中国写意,又像西方印象,朦胧中又见写实,一帧帧油画引人远看近观细思量,清新的画境、深远的意象,令人心生愉悦。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表示,谌北新先生以风景为表现对象,抒写艺术理想。“其格调清新而温厚,色彩饱和而明亮,视觉强烈而意境深远,在中国风景画领域独树一帜。”

  吴为山介绍,谌北新先生在客观自然与艺术形式,在中国古代画论与西方现代理论,在印象派与文人画、在苏俄现实主义与中国乡土表现之间找到切入点,发挥逸笔草草、直抒性情的人文诗怀,以印象派的光色朦胧和表现主义浪漫、激越的笔触,以马克西莫夫创作的风格及其画法为基调,挥洒纵横,恣意形色,在心与象的神遇中创造了豪放洒脱、微妙入化的意象世界。

  谌北新先生1932年生于北京,祖籍江西南昌。家庭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父辈的亲友中,有很多20世纪前期中国文化教育界名人,他的童年和外公沈尹默先生在北大校园度过,浸润在文化如斯富饶的家学中,谌先生学养丰厚,气质纯朴而儒雅。正是拥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和追求本真的赤子之心,他几十年如一日的进行油画创作,特别是风景画写生创作方面忠实自己的自然情感,倾以中西文化之功底,而后以“须其自来,不以力构”的有感而发创作出明丽、朗润的油画作品,在中国风景画领域独树一帜。

  1953年,谌北新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后至西安美术学院从事油画教学工作。1955年至1957年期间,他在中央美院“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深造学习,其“马训班”毕业作品《北京崇文门》格调清新自然,是该展览上唯一的一组风景画作品,这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画坛以革命历史画为主要关注点的大环境之下显得尤为独特且勇气可嘉,具备时代意义。从“马训班”毕业后,谌北新重新回到西安美术学院,曾任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陕西油画学会会长及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荣誉教授等职,为中国油画教育事业做出宝贵奉献。

  风景画是谌北新一生的绘画主题。在追求现代绘画的时代潮流中,谌北新主张在学习西画中优秀作品的同时,也要注意研习中国传统书画文化。谌北新认为,在行笔与用色之外,一幅画最难的就是画面的气韵。他通过实践筛选出精华,将中西方优秀文化与自己的油画创作融合在一起。尤其是他的油画风景作品,能够从司空见惯的小景中有感而发,同时将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同明快且纯净的色彩融合在一起,将“气骨”与“诗性”注入画面,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文化格调。

  吴为山评价说:谌北新在绘画上获得的成就是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和艺术品格在油画形色中的寄托,中国古代画论中所蕴含的中国精神,是其风格的灵魂所在。谌北新的艺术,既有形色之间的画理,也有形色之外的意境,更有尊重内在、崇尚自由,以“自然”为审美境界的艺术心性、创作方法与为人品格。其画与人,如春风暖润、夏树滴翠;似秋水滟滟、冬雪朗朗。

  据悉,本次展览将展出至5月24日。展览结束后,将于6月巡展至陕西省美术博物馆。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