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访谈:[妻子忆保国]那段“与大山较劲”的岁月
给太行披上“绿衣裳”
主持人: “聚集土壤,聚集径流”,简称为“双聚”造林理论,这个理论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
郭素萍: 植物和人一样需要吃饭喝水,植物没有土和水就好比人没有营养。(当时太行山土壤瘠薄、有机质少)因此,根据当地的情况就爆破整地,打造沟状梯田(聚集土壤,聚集径流)。
这样一来,一下雨,整个坡面上的雨水就会聚集在这个沟里,对植物来说,土也有了水也有了,栽上树以后就能生长了,生产出苹果或者板栗就产生了经济效益。
主持人: “双聚”造林理论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哪些好处?
郭素萍: 就拿前南峪来说吧,这条沟弄好以后,苹果五年就可以丰产。按照标准要求,一亩地最少五六千斤,这样一来,农民有了收入,生活也就提高了。
从前南峪到岗底,从沙河到阜平,从承德到秦皇岛……现如今,河北多个地方都推广使用了“双聚”造林理论。正是在这一理论的指引下,河北众多山区的百姓才得以实现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