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滚动>>正文

青平: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一定要夯实基础

2016-05-31 14:11:09|来源:中青在线|编辑:王瑞芳

  5月30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5月30日 央视)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创新,就会落后,就要挨打。虽然,在过去的几千年中,中华民族创造了闻名于世的科技成果,但是在最近几个世纪,我们的科技创新能力远远落后于世界,特别是在基础学科方面。基础科学研究是科技创新的发动机,中国要想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必须长期持续加大对基础科学研究的投入和支持。

  相对于立竿见影,马上见效益的应用型科技创新,基础学科创新在我国一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科学与深空探测首席科学家叶培建院士表示,若看不到应用的前景就不搞基础研究,那么这个国家一定没有创新精神。只有把基础科学研究做扎实,才能在日后把应用做好,才有希望成为真正的科技强国,而不是一个只会修修补补的二道贩子。

  就拿引力波信号而言,从爱因斯坦在1916年预测出引力波,到2015年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项目获得直接观测证据,整整用了一百年。在这100年中,LIGO项目在基础科学研究上耐住寂寞坐了几十年冷板凳后,才终于发现引力波信号。话又说回来,我国的引力波研究是从什么时候正式开始的呢?除了上世纪70年代的浅尝辄止外,直到2008年,在胡文瑞院士的推动下,中科院空间引力波探测工作组成立,引力波的中国研究才再启征程。

  再者来说,随着科研的不断深入,以前那种一个人单枪匹马或者几个人凑在一起就可以支撑起一个学科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像陈景润那样靠一支笔,几张纸,论述哥德巴赫猜想“1+2”的例子已经不可能重现了。现在在基础学科领域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大集团军作战,动辄数千人。而集团军作战,是需要整个国家的财政在后面做长期支撑的,因为很少有大财团能够支撑得起一个短期内不会产生什么经济效益的科研项目。

  古人云:“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破解创新发展难题,绝不是靠修修补补就能搞定的,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离不开国家对基础性学科研究的大力投入,离不开科技人员对基础性学科研究的孜孜不倦。只有大力夯实科技基础,着力攻破关键核心技术,抢占事关长远和全局的科技战略制高点,才有可能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