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滚动>>正文

国务院出台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2016-06-01 16:41:16|来源:国际在线|编辑:李邵鹏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林凌):中国国务院日前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计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到2030年,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到本世纪中叶,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出台这一计划的背景是什么?中国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到底将采取哪些具体行动?

  对于大气和水的污染,人们已经从雾霾围城和水产品重金属超标中获得了越来越直观的感受。中国在2013年和2015年已经分别发布实施了大气和水污染防治的国家级行动计划,目前都在有序推进。但对于土壤这个我们每天从它身边走过或者直接脚踩其上的物质,除非发生了类似常州外国语学校那样的疑似“毒地”事件导致大批学生出现身体异常这样的情况,许多人还是感受模糊。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陈同斌告诉记者,土壤污染后,即便不种农作物或者不盖房子,也会存在安全隐患,“土壤就像一个垃圾桶,不断承接污染物。污染物积累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作为一个污染源,再度释放污染物质,比如下雨时影响地表水,并下渗到地下水。刮风时形成扬尘。在土壤中的高浓度的可挥发物质通过大气传播,时间长了就会对健康产生危害。土壤、大气、水,这三个环境质量实际上是有关系的。”

  此次发布的土壤污染防治计划,非常注重土地污染风险的管控。比如,对重度污染的土壤,严禁种植食用农产品;对建设用地,要求把土壤环境管理纳入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从2017年起,在一些高污染行业的企业用地要收回时,以及这些企业用地将要变更为居住和商业、学校、医疗等用地时,土地使用权人要进行土壤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已经收回的,由所在地市、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开展调查评估。根据上述结果,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及其开发利用的负面清单,合理确定土地用途,等等。

  《计划》在实施要达到的目标方面,提出了一个安全利用率的概念,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率要达到90%左右。

  对此,环保专家陈同斌认为,目前中国的经济技术水平和耕地资源有限的国情都决定了,采取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兼顾了资源利用和污染防控,“污染以后,这个地方原来种吃的,现在或者不种吃的,或者选择种植另外一些作物,不同作物吸收重金属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换成另外一种作物可能就会变得安全了,对我们的健康危害基本控制住了,这就是安全利用率的一个概念。”

  在安全利用的同时,行动计划还提出,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治理与修复面积要达到1000万亩。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谷庆宝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在治理中,要注意防止二次污染,“主要是施工过程中,有的施工单位不够专注、不够专业,比如挖土的时候可能产生可挥发的有机物,再比如某个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可能产生尾气。我们这几年也在制定治理、修复(土壤)过程中的监理、验收的规范。”

  为了完成行动计划所提出的目标,中国将以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为重点,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并建设全国性的监测网络。在推进防治立法的同时,严厉打击非法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违法违规存放危险化学品、非法处置危险废物等环境违法行为。

  不过,有关专家也提醒,如果把土壤污染防治比喻为一座维护生态环境和民众健康的“罗马之城”,它也不能一日建成。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陈同斌说:“这不是一代人能解决的,我们看国际上的经验,无论是水还是大气污染的治理都不是立竿见影的。泰晤士河这样河流的环境变迁也需要五六十年的历史。这样量大面广的环境问题的治理,都需要时间尺度的考验。”

  记者注意到,这份行动计划也十分重视对公众知情权的保护。在全国层面,将根据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和调查结果,适时发布相关情况;在省级层面,则要定期发布;重点行业企业要社会公开它产生的污染物的相关信息和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有关专家建议,在这些信息公开的时候,有关部门有必要向公众公布污染物限量值的相关标准并进行解释,以利于公众理解和维护自身权益。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