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全国杰出科技人才”奖和“中国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颁奖

2016-06-03 19:07:42|来源:国际在线|编辑:杨玉国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王全文):5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强调,科技是国之利器,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为科技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环境。6月2日,首届“全国杰出科技人才”奖和“中国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在北京举行颁奖仪式,以此来调动激发科技工作者创造活力和潜力,有10位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和10位优秀青年科学家获此殊荣。在这20位获奖者中,既有年届花甲的老人,也有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性科技工作者。中国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实施优秀科技人员评选和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来帮助更多的优秀科技人员得到社会认可,帮助更多年轻优秀科研人员早日成才。

  在他50岁之前,每年的大半时间都是在矿山度过的。头戴安全帽,下到1500米深的矿井下进行现场科研与实验,为的就是让更多矿工远离死亡的危险。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何满潮教授,是“全国杰出科技人才奖”10位获奖者中年纪最长的一位。虽然已年届花甲,但是何满潮教授仍然奋战在科技创新一线。在他看来,矿工们在井下的安危就是他不断科研的动力。“和其他搞科研的不太一样,其他人工作的是在地表,我工作的时间大多是在1500米以下的地下洞室里,我亲眼看见井下工人工作时的艰难困苦,所以那种艰难苦难的工作环境,更激发我科技创新的动力,源动力来自于一线。”

  因在软岩工程岩体力学理论与实践、中低焓地热工程建设技术领域等方面的研究,何满潮教授四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谈到自己的专业,何教授介绍说,这一研究内容既关系到安全,也关系到效益。 “煤矿是个沉积岩矿产,是比较软的岩石,岩石硬的时候就很安全,岩石软的时候就很容易塌方,事故就会产生。我们做的软岩巷道这种技术,是软岩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能够稳定下来,这个本身即是安全也是效益。”

  除了像何院士这样老当益壮的科技人物,在此次的获奖者中也不乏女性的身影。廖宏教授是多项国家重大研究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主要从事大气化学、气溶胶、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等交叉领域的数值模拟研究。问到“全国杰出科技人才奖”的获得者在回忆自己走上科研之路的经历时,坦言自己并不是从小立志要做科学家。在她小的时候,科学家是一个深不可测的词,之后在工作中逐渐喜欢上了科研。也许是有切身的体会,对于年轻人从事科研工作的情况,廖教授也坦言,在科研的起步阶段是非常辛苦和枯燥的。“年轻人在他们开始的阶段,会觉得比较枯燥或者是一时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或者是本领域的认可,但是我要鼓励他们的是,实际上在默默的工作的同时,有可能在2年、3年或者5年有可能在积累到一定程度上,有可能就能分享到自己成功小小的喜悦了,看到不一样的自己,尤其看到我自己的学生,在3到5年以后,能够在自己小小的领域上取得小成绩,还是很值得替他们骄傲的,这对他们都是有鼓励性质的变化。”

  的确,想做科研要耐得住寂寞,年轻科技人才的成长更需要时间的打磨,据中国科协调研宣传部副部长王挺介绍,目前中国科协已经启动实施“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目的就是帮助那些年轻的优秀科技人员早日成才。“在科技人才培养方面,中国科协最近有一个探索,我们从人才成长的规律上进行着眼,按照年龄的划分,在32岁以下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搞了一个人才托举工程,对将来可能成为科学大家的,成为科技骨干的一些优秀年轻人才进行资助,通过评选把45万分成三年进行资助,实际上就是通过同行的评议,来发现人才培养未来的千里马。”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