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党员”:中共党史上的一个特殊群体

2016-06-30 14:48:30|来源:国际在线|编辑:谷士欣

  国际在线报道: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个特殊群体,这就是朝鲜、越南、日本、印度、奥地利、波兰、英国、美国、苏联等国的外籍中共党员(以下简称外籍党员)。他们都有在中国工作或生活的经历,时间有长有短,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时间也长短不一。这些外籍人士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大多数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发挥了特殊而重要的作用。

  他们有的是著名的作家,有的是医术高超的医生,有的是出色的谍报人员,绝大多数都是中国共产党内极为缺乏的、学有所长的行家里手。他们的工作出类拔萃。他们大都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智慧和精力奉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为增进中外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是别人不可替代的、特殊的作用。 

  他们中有的家喻户晓,有的却并不为人熟知,今天小编带大家一一梳理下。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加入中国国籍的外国人—— 马海德

 图片默认标题

马海德

  阿拉伯裔美国人,祖籍黎巴嫩,原名乔治•海德姆。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因为工作成绩突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加入中国国籍的外国人。 

  马海德1910年出生在美国纽约州,原名乔治・海德姆。1933年夏获医学博士学位,同年11月马海德为了考察当时在东方流行的热带病,便和两个同学一起来到中国上海,原本计划在中国只停留一年,但当看到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华民国政府的腐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后,决定继续留下来,他考察热带病的职业病和工人营养不良的状况,并通过调查他认识到,中国工人需要的不仅是药物,更需要吃的、穿的问题,而是只有从根本上改造中国的社会结构,才能彻底改变中国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

图片默认标题

  在宋庆龄的安排下,1936年6月和斯诺闯过重重封锁线,到了陕北。当斯诺完成采访任务离开边区时,他“决定留在陕北工作,要为中国革命事业作一些贡献”。全国抗战爆发后担任八路军卫生部顾问。全国解放后,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并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加入中国国籍的外国人,1950年马海德正式加入中国国籍,协助组建中央皮肤性病研究所,致力于性病和麻风病的防治和研究,并取得世界范围内的成果,1988年病逝。

  马海德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顾问,全国第五届政协委员,第六届和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2009年被授予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中国开国将军中唯一的外籍将军:越南人洪水

 图片默认标题

  洪水,越南人,192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原名武元博,曾用名鸿秀、阮山、李英嗣等,1924年追随胡志明来到中国,追求革命真理,投身中国革命。1926年3月入黄埔军校第4期学习;1927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之后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和中国抗日战争。1956年因病回国休养。同年10月21日,在河内逝世。

  他是越南籍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他三次来到中国,在48年的短暂生涯中,有27年是在中国度过的。他三次含冤被开除党籍,但对革命的信仰始终未改。他是越南人民军的少将,也是人民解放军授衔的唯一的外籍少将。他革命的一生,只能用“传奇”二字来形容。

  名字背后的故事

  洪水是越南人,原名武元博,到中国参加革命后先后改名为李英嗣和洪水。从洪水一生的履历看,他的每一个名字的背后都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

  1908年10月1日,洪水出生于越南河内市郊嘉林县。他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房产主兼地主,思想非常开明,与爱国志士和革命领袖联系密切,因而经常遭到土豪劣绅指名道姓的讥讽和谩骂。洪水的父亲非常睿智,为了使骂人者有所忌讳,想出了别具一格的主意,给他的5个儿子依次起名为“我”、“吾”、“俺”、“博”、“师”,这样再有人喊着他们的名字骂,无论用词如何恶劣,都等于是在骂“我、吾、俺”,也就是骂自己。洪水排行第四,名为武元博。

  1924年底,16岁的武元博,怀揣爱国理想,和其他越南爱国青年一起,来到中国寻求革命火种。他们首先到达了正处于大革命高潮的广州,当时受共产国际的委派,胡志明化名李瑞也在广州,为孙中山的苏联顾问鲍罗廷当翻译。借助于这个公开身份,胡志明一方面密切关注亚洲各国革命运动特别是农民运动的情况,另一方面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机为越南培养青年革命力量。

  武元博成了李瑞(胡志明)的追随者,他参加了李瑞创办的政治训练班和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当时越南的一些热血青年为了表明誓死追随李瑞的心志,纷纷改名姓李,出于同样的原因,武元博改名为李英嗣。当时反动派顽固势力常常攻击进步人士为“洪水猛兽”,武元博性格刚烈,嫉恶如仇,为了坚定同反动派针锋相对、斗争到底的决心,李英嗣最终改名为“洪水”,此后他在中国一直延用洪水这个名字。1945年,洪水回越南参加革命,为适应越南的斗争和工作环境,把名字改为更具越南特点的“阮山”。关于洪水名字的寓意,他的越南籍女儿阮清霞曾说过这样几句话:“我爸爸曾用过几个不同的名字,在中国,他叫洪水,寓意为让敌人害怕的洪水猛兽;在越南,他是与胡志明主席并肩作战的将军阮山。”

  两度被打为国际特务

  洪水与我国许多早期的革命领导人都有着密切的交往。 1926年3月,由李富春、蔡畅等人介绍,洪水同林彪、刘志丹等人一起成为黄埔军校第四期学员。当时,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推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洪水便加入了国民党。1927年“四一二”反共事变爆发之后,洪水毅然脱离了国民党。8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参加了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洪水随叶剑英、聂荣臻等人先是撤到香港,后来又前往泰国,在旅泰越侨中开展革命活动。1928年春,受聂荣臻的邀请,他再次来到中国参加武装斗争,被派往彭湃等人领导的东江游击队。此后在一系列革命活动中,洪水的才华逐步得到认可,1934年1月,他参加了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不幸的是,此时“左”倾机会主义在中央占了上风,因为身世问题,洪水被打成“高级特务”,被开除了党籍。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给中国革命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离开瑞金开始长征,在朱德、刘伯承的关心下,洪水被编入中央干部团,负责长征途中的宣传鼓动工作。1935年1月,遵义会议纠正了党内错误路线,中央撤销了对洪水的处分,恢复了他的党籍。因而,洪水对遵义会议重大意义的认识比一般人更为深刻,他曾多次表示:遵义会议不仅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也挽救了我洪水个人。

  洪水第二次被打为“国际特务”是在长征途中。红军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在部队是北上还是南下的问题上,朱德、刘伯承与张国焘发生了争执。洪水不畏权势,坚定地站在正确立场上,当面与张国焘争论起来,指责他的错误路线。洪水的态度和言行激怒了张国焘,出于报复,张国焘将他定性为“国际间谍”,并准备予以处决,后经朱德、刘伯承的保护,才幸免于难。红军长征到达延安,张国焘分裂中央、分裂红军的行径受到批判,洪水勇于同错误势力进行斗争的革命精神受到表扬和肯定,党中央再次撤销了对他的处分,恢复了他的党籍。尽管两次蒙冤,但洪水坚持革命的信念不减,挫折面前,他选择了勇敢面对,以更加高昂的斗志投入到工作中去。

  中共早期领导人——李铁夫

  李铁夫朝鲜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原名韩伟键,化名金元镐、胡国明、韩国李、云岗等

  1901年,他出生在朝鲜东北部咸镜南道洪原的一个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就积极投入到国内抗日斗争的洪流中,1919年3月1日,朝鲜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三一”独立运动。在全国反日大示威的群众游行集会现场,李铁夫作为朝鲜学生独立运动总指挥部的负责人之一,慷慨激昂地宣读了由代表们联合署名的《独立宣言》。日本警察署对这位学生领袖恨之入骨,四处通缉他。

  4月间,他辗转流亡到中国,与中朝革命斗士们共同战斗。在上海,他担任《新大韩新闻社》编辑。当时,正值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上海宣告成立,这也使李铁夫看到了奋斗方向。1920年,他化名秘密赴日本留学,4年后重返朝鲜,以记者身份为掩护,从事创建朝鲜共产党的活动。1926年春当选为朝鲜共产党中央委员。1928年2月,朝共遭到大破坏,他也再次遭到通缉。经共产国际介绍,李铁夫再度流亡中国,不久就在上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1年,李铁夫接受中共的指派,赴北平工作,出任党的外围组织——北平反帝国主义大同盟党团书记,从此开始了在中共地方重要领导岗位上长达6年的曲折任职经历。1932年9月后,李铁夫先后担任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长、组织部长。1933年,中共河北省委机关遭到破坏。是年5月18日,李铁夫在北平秘密出席反帝大同盟党团会议时,被国民党当局逮捕押往南京监狱。同年7月15日,经党组织和朝鲜同志营救,李铁夫获得保释出狱。 

  1931年赴北平任中共外围组织―――北平反帝国主义大同盟党团书记。1932年9月后相继任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部长、组织部部长。1937年7月10日在延安病逝。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