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国际>>正文

美媒:法国频遭恐袭或源于叙利亚行动和穆斯林受孤立

2016-07-15 14:18:31|来源:国际在线|编辑:胡慧敏

图片默认标题

当地时间14日晚间,法国东南部海滨城市尼斯发生恐袭事件。(网页截图)

  国际在线专稿:据美国“商业内幕”网站7月15日报道,当地时间14日晚间,法国东南部海滨城市尼斯发生恐袭事件,一辆卡车冲向观看国庆日烟花表演的人群,目前已造成80人死亡。肇事司机已被安全部队击毙。自2015年1月《查理周刊》枪击案后,法国的反恐频频拉响警报,文章分析了法国之所以频遭恐袭的原因。

  文中指出,法国之所以成为恐怖分子袭击的主要目标,可能源于两点:一是对法国在叙利亚发动空袭的警告;二是法国穆斯林团体的孤立。

  如果恐怖组织确实策划了这次国庆日的袭击,这将是法国一年内经历的第二起重大恐怖袭击,也是2015年1月《查理周刊》枪击案后发生的第三起恐袭事件。

  去年11月,夺去130人性命的巴黎恐怖袭击中,袭击者在多处地点使用枪和炸弹,包括法兰西体育场和巴塔克兰剧场。巴黎恐袭发生后,“伊斯兰国”组织在其发表的声明中曾把巴黎称作“卖淫和犯罪活动的首都”,该组织还称“所有跟随这条路的国家”都被列在“‘伊斯兰国’攻击目标的首位”。《纽约时报》曾援引巴塔克兰剧场的目击者的话称,当时枪手用法语高喊:“这是因为奥朗德对全世界穆斯林造成的所有伤害”。去年9月,法国对“伊斯兰国”在叙利亚的目标发动了首次空袭。极端主义专家威尔·麦坎茨(Will McCants)11月份告诉“商业内幕”,当时的巴黎恐袭可能是为了直接警告法国停止对叙利亚的袭击。“当时的恐袭可能是要告诉法国‘如果你继续轰炸我们的阵地,会有更多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你身上,你最好离开,否则你的国民会死’”。

  但是他同时指出,很难去猜测“伊斯兰国”的逻辑,“可能他们专挑机会最大的地方下手”。“‘伊斯兰国’最大的敌人是美国,”麦坎茨说,“你可能觉得(美国)应该是他们攻击的首要目标,但是要在这个国家展开行动非常难。”

  此外,同其他西方国家相比,“伊斯兰国”可能在巴黎的招募成果更丰硕。曾报道伊拉克战争的《纽约客》的驻外记者乔治·帕克在8月份的一篇文章中写道,长期以来,围绕法国穆斯林团体充满了冲突。文中曾提出巴黎郊区是不是“恐怖主义的孵化器”的怀疑。

  帕克写道:“法国有各种各样的郊区,但是对应郊区的单词banlieues现在变成带有轻蔑意味的词汇,意味着被移民占领的贫民区。”

  “郊区(banlieues)以里的城市(cités)里满是战后几十年来建立的具有勒·柯布西耶粗狂风格的混凝土住宅,(这些住宅建立之初的)构想是建成工人的乌托邦,现在却变成贫穷和被社会孤立的人的集中营。现在城市和住在城市里的人就成了焦虑和愤怒讨论的主要人群。”

  伦敦大学进修学院学者安德鲁·哈塞告诉帕克:“郊区的孩子们生活中不变的是杂草、女孩子、黑帮和伊斯兰。他们完全不了解自己的历史,甚至不了解自己在北非的出生之地。他们的脑海中只有碎片化的北非阿拉伯语,以及一些伊斯兰教义。这对于巴黎郊区的穆斯林来说可能就意味着孤立。”

  帕克说,移民后裔“通常称白人是‘Français de souche’,即地地道道的法国人,这意味着皮肤稍黑的人不是纯正的法国人”。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