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滚动>>正文

魏传递:过草地与小战友一觉长眠

2016-07-29 13:46:02|来源:燕赵都市报|编辑:张柏漪

图片默认标题

提起雪山草地,老人沉淀很久的记忆,渐渐浮了起来。

图片默认标题

魏传递早年的照片。本报记者吴艳霞/文 赵海江/图

  ■人物简介

  魏传递,1911年3月出生,四川达州人,现居石家庄市。1927年参加革命,1933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经历长征、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曾任铁道兵后勤部运输处处长、铁道兵石家庄工程学院院务部副部长等职。1977年离休。

  9月18日,石家庄市某干休所。记者走进魏传递老人居住的小楼,

  客厅内陈设简单,最醒目的是墙上的一幅字:“不到长城非好汉 难酬蹈海亦英雄”。据说这是老人的哥哥魏传统所书,与弟弟共勉,个中深意,恐怕只有历经沧桑的他们自己才能体会。哥哥是魏传递的革命领路人,少将军衔,几年前去世了。

  魏传递今年已95岁高龄,满面皱纹,举止迟缓,几近失聪,但一双饱含沧桑的眼睛中,隐约可见深邃的智慧和无穷的故事。跟他交流,要凑到他耳朵边上去喊话。问他长征的经历,一开始,他摇摇头,说记不得了,只拿出一本儿子替他写的《魏传递红军及长征时期革命经历的部分回顾》,让记者按照上面的去写。家人说,老人很少讲自己的事,年轻的时候也很少提起。

  但是,那样的峥嵘岁月,怎么能够忘记了呢?果然,当记者坐下来,慢慢地跟他聊那茫茫无际的草地、那雪山上的艰难挣扎,那飞机大炮枪林弹雨中的浴血冲锋时,他的眼睛陡然亮了起来,那些沉淀了很久的记忆,渐渐地浮了上来。

  “向北,向北……”老人一字一句地念着当年那刻骨铭心的誓言,他的目光,穿透时空,定格在那个遥远的、魂牵梦绕的地方……

  1. 突围:三走草地两过雪山

  1935年,魏传递24岁,是红四方面军10师31团的一名副班长。

  那年的6月13日,红军一、四两个方面军的先头部队,在夹金山北麓胜利会师,魏传递和他的战友们,从此踏上二万五千里长征。7月6日,魏传递所在的部队,在前敌总指挥徐向前的带领下,披荆斩棘,翻山越岭,通过了茂密难行的原始森林和无人区。8月15日,红军部队分左右两路北上,向阿坝和班右地区挺进,随着右路军行动,魏传递和他的战友们开始走上无边无际、纵横数百里的茫茫大草地。

  当时,红四方面军,顶着敌机大炮,躲过围追堵截,三走草地两过雪山,无数战士在饥饿、寒冷和敌人炮火中失去年轻的生命。

  2. 草地:饥寒交迫战天斗敌

  越往前走,粮食越少,后来每人每天只分很少一点干粮,沿途沼泽遍野,凡不流动的水大多有毒不能喝,天气时而大雾弥漫,时而狂风冰雹,有人陷入泥沼再也没出来。夜里宿营,一块干爽地皮都难找到,大家背靠背坐着,十几个人挤在一起,支起被单,燃起篝火,抵御饥寒。

  就这样,五六天才到达班右·巴西·阿西地区。迎面遇上胡宗南的炮火,一番恶战。9月,张国焘另立中央的野心和分裂主义路线的错误,让红四方面军南下,第二次穿越草地。9月下旬,向马塘、松冈一带集结,深秋渐冷,粮食缺乏,行军艰难。

  魏传递说,他身边有一名十八九岁的小战友,活泼坚强,颇受大家喜欢,他一路上咬着牙挺着,从不掉队。晚上,大家一起围着篝火讲着故事睡着了。清晨,这名小战士没有醒,排长心疼他:“让他多睡会儿吧。”到集合出发,魏传递去拉他,发现他早已没有气息了,大家含泪掩埋了这位稚气的战士,继续上路。

  3. 重病:黄营长让马给我骑

  每天负重100多斤,一天只吃两顿饭,每顿不能超过3两。后来,粮食基本没了,大家就拔野菜煮汤喝。前头部队把野菜采光了,野菜根、草根又成了救命食物。后来作草鞋用的生牛皮也被集中起来,用火去毛后,切成块煮着吃掉。眼见着很多体弱的人倒下后再没起来。

  快出草地的一天晚上,魏传递发起高烧,眼睛肿得啥也看不到了,想着第二天不能跟随部队走了,他很难受。但班长鼓励说:“别怕,我带你走。”第二天,班长走在前头,魏传递扶着班长,一步一步跟在后边。

  道路泥泞,眼睛看不见,他们走得那么艰难。这时,黄营长(魏传递记不得他的名字了)骑马上来,看到魏传递的样子,立即跳下马来,把他扶上马,又让警卫员在前边牵着,自己则跟着部队步行。宿营时,营长还带魏传递找到营卫生员上药治疗,战友们想办法给他整了点米汤,至今,魏传递还能感到那个大家庭的温暖。没几天,魏传递康复归队了。

  魏传递说,“没有黄营长和那些战友,我走不出草地,更活不到今天。但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见到过,也没有打听到黄营长的消息。可他们的帮助,让我一生难忘,也影响着我后来做人做事的态度。”

  4. 洮州:弹尽肉搏血战马匪

  长征途中,红军需要应对的,不仅仅是恶劣的自然环境,更有敌人妄图赶尽杀绝的残暴。

  1936年8月,魏传递所在的红四军和红三十一军组成第二纵队,从包座向甘南挺进。途中,他们奉命固守洮州旧城。9月11日,马胡子(马步芳)的精锐骑兵以数倍于我军的优势包围了洮州旧城。

  当时,洮州城外有4个炮楼,魏传递是机枪手,守住一角。

  战斗一开始,就十分激烈。马胡子的骑兵马快、兵多、火力猛、枪法好,专门打枪眼,而魏传递的机枪位置正是重点攻击部位,敌人反复对他这边冲锋,那时魏传递已经是一个成熟的战士,一面联络友邻,报告上级,一面迎敌。

  战斗中,一颗子弹擦着魏传递左颊飞过,他受伤了,营长派人把他送到城里救护包扎。后来,魏传递才知道,由于众寡悬殊,马匪的装备精良,他走之后,马胡子的骑兵速度特别快,眨眼就冲到眼前,城门口发生了一场残酷的血战:他的战友们英勇迎敌,枪挡不住了,赤膊而上,拼起刺刀。

  天边红云惨淡,阴风怒号,洮州城被敌人重兵围得铁桶一般。但魏传递的战友们没有一个退却,子弹打完了,他们就拆城楼上的砖对付敌人,到最后,城上的炮楼都被战士们拆平了,那些炮楼上的战友们,再也没能撤到城里来,而三营的全体人员,除了魏传递等十几个第一批送入城里的伤员外,包括指挥战斗的营教导员和团政委在内,全部粮弹耗尽,英勇捐躯。情况紧急,魏传递等负伤的战士也全部到城墙上参加战斗。

  就这样,在苦撑7天7夜后,眼见城破在即,远处忽见飞尘滚滚而来,救兵来了!许世友将军带着骑兵师赶来急援!其实,人来的并不多,但声势很大,马胡子的人被红军的气概吓退了。

  战斗结束了,魏传递和他幸存的战友含着悲愤掩埋烈士们的遗体。烈士们头、颈、胸部,都留有马匪第二次枪击或刀劈砍的痕迹,一些战士甚至被蜂拥而上的匪徒们肢解,惨不忍睹。站在烈士们面前,魏传递和幸存战友们发誓:继承烈士未竟的事业,报仇雪恨,告慰九泉!

  洮州旧城一战,守城红军虽然损伤惨重,却保证了第二方面军顺利通行。战斗结束次日,魏传递所在部队整编后又迎着朝霞出发了,他们心里默念着:“向北,向北……”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