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滚动>>正文

宝鸡精准教育扶贫 让贫困学生“上好学”

2016-08-17 10:12:02|来源:国际在线|编辑:王涛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陈彦):香泉镇孙家村小学是坐落在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西部深山中的一所寄宿制学校,聚集了周围5个贫困村的210多名孩子。这里是这些山里娃读书、生活,追逐人生梦想的重要起点。

  孙家村小学地处偏远山区,风景秀丽,校园内绿树成荫。近年来,这所乡村学校的校园建设、教学工作,办得有声有色。张来生校长介绍说:“樱花,代表外来世界的一些信息。愿孩子们的童年就像樱花一样绚烂多彩。另外一种主打的树种是白皮松,主要的源生地就是我的支教地,该树种的特点能够耐贫瘠、耐风雪,寄希望于孩子们能够扎根上学。希望学生们在并不富裕的山区能够沉下心来把家乡建设得更好。”

  张来生校长来自大山之外、距孙家村100多公里的虢镇。多年以前,为了全面提升贫困山区的教育水平,宝鸡市教育局在陈仓区条件最艰苦的多个乡镇兴建了50多所寄宿制学校。为了解决这些农村学校优质师资不足、教学水平偏低等问题,2011年9月,市教育局启动了“校长教师交流工程”,由城区优质学校的校长或副校长带领4名教师“组团”到贫困地区的学校去帮扶,换取5名乡村教师到城区来学习培训,两年一期。当年,张来生与同为教师的妻子祁海霞作为首批支教交流教师,告别了工作和生活了二十年的虢镇小学,带着9岁的女儿,一家三口来到了孙家村小学。

  张来生来到孙家村小学后,迅速适应新的环境,探索出一套适合乡村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和教学方法。2011年10月,孙家村小学建立了宝鸡第一个乡村小学特级教师工作室,通过上示范课、做讲座等多种方式,指导教学工作和教师队伍成长。第二年,孙家村小学的教学水平就从全县最末跃至全县的前列。宝鸡市教育局局长苏永兴表示,孙家村小学是“团队式交流,结对帮扶”精准教育扶贫方式在陈仓区试点的一个成功事例。他说:“农村学校之所以办得不好,缺少的是优秀的校长和优秀的教师团队。关键是人的问题。我们往下派的团队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农村培训优秀的教师队伍。”

  “校长教师交流工程”自2013年起开始在宝鸡全市推广。蔡家坡是宝鸡市重点建设发展的城市新区,为了支持新城区基础教育的发展,2015年,市教育局和岐山县政府联合实施了教育扶持项目,安排市属优质中、小学与蔡家坡当地中、小学结成对口帮扶关系。蔡家坡一中语文老师李娟娟是参与结对帮扶的教师之一,她先后参加了十多次的培训。李娟娟老师说:“之前在课堂上,我随堂演绎的部分可能比较多。但现在每节课前,我会精心地做准备。一节课下来,我的心情会非常愉悦,因为我和孩子们之间的互动增加了,每节课下来都会很实在。用心的程度更强了,方法上也更有效了。”

  受益于“校长教师交流工程”这一精准教育扶贫项目,蔡家坡一中的中考上线率很快从2015年的全县排名第20提升到今年的第7名。不少之前转去城里上学的学生现在都产生了回乡读书的想法。王怡华是李娟娟老师班上的学生,今年刚参加了中考,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心仪的重点中学——宝鸡中学。王怡华说:“(语文老师)对我们都特别用心,上课的模式非常适合我们,把讲堂真正地变成了我们的学堂。班主任英语老师,是宝鸡一中来的,她上课的时候就像我们的朋友一样,把每一堂班会都开得特别好,为我们传授人生的哲理。她告诉我们,必须要努力,努力了才能实现你的梦想。即使你的梦想不能实现,你也会离它很近。”

  孙家村小学、蔡家坡一中教育水平的显著提升,是宝鸡实施精准教育扶贫工程以来诸多成果的一个缩影。宝鸡市教育局局长苏永兴解释说,精准教育扶贫的目的就是要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以彻底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病根。苏永兴说:“我们的目标有两句话:第一句叫:应助即助,只要符合条件,我们将全部纳入资助体系,没有指标的控制。第二句叫:一个都不能少,不能让一个学生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辍学。”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