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滚动>>正文

国学传播的贵州实践:阳明文化添多彩雅韵

2016-09-20 11:34:15|来源:贵州日报|编辑:徐雅平

  国学传播的贵州实践:阳明文化添多彩雅韵

  国学传播的贵州实践:阳明文化添多彩雅韵

  国学传播的贵州实践:阳明文化添多彩雅韵

  以微电影的创新手法传播阳明学

  久埋于历史烟尘中的“黔中王门”

  由于种种原因,以王守仁心学发端发展为主线,总结和记述明代汉族传统学术思想发展演变及其流派的学术史著作《明儒学案》中,缺载“黔中王门”这一地域思想学派。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经过贵州省内外专家30余年不懈研究,久埋于历史烟尘中的“黔中王门”,逐渐恢复本来面貌,并得到中外学术界的认同。

  “黔中王门”得以拨开历史尘埃再度呈现,可见阳明学在贵州产生的影响是深厚而持久的。

  王阳明被贬谪至贵州3年,在龙场过着清苦的生活,好在当地乡民淳朴热情,而王阳明自幼便励志做一名圣贤,对艰苦生活毫无抱怨,并能从中悟道,在贵州开启了伟大的心学之路。

  这是王阳明踏上圣哲之路的开端,也是贵州思想文化发展的一个转折。王阳明在此地形成了后来心学体系的雏形,以“龙岗书院”、“文明书院”为标志的讲学运动也开始于贵州,吸纳了众多弟子跟随,由此揭开了明代中后期王门弟子凭借书院进行大规模心学讲学运动的序幕,开启了“黔中王门”这一王学流派。尔后,王阳明的弟子们代代流传,将贵州打造成了王门朝拜的“王学圣地”,出现了以龙场、贵阳、思南、清平、都匀5大王学重镇为中心的书院讲学运动,形成了贵州古代教育史和学术史上前所未有的盛举。

  由于《明儒学案》对“黔中王门”这一学派的缺载,贵州的学者们一直致力于为其正名并进行深入的研究,近几年取得不少成果,以论文发表等形式,将“黔中王门”再度带到人们视野中。

  研究机构学术交流构建学术大厦

  如果说对阳明学乃至整个国学体系的全民普及,是一种基础教育的话,那么专家、学者们对心学思想的深入研究和论证,则是为普及教育构建学术大厦,指明前进方向。

  基于在阳明学研究方面的独特资源,大批贵州学者投身到阳明学的研究中,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阳学院等高校,均有专门研究阳明学的机构,以张新民、余怀彦、王晓昕、赵平略为代表的专家学者,积极推动着阳明学研究发展。

  2005年,贵阳学院挂牌成立“阳明学与地方文化研究中心”,下设9个研究所。

  2014年,“贵州阳明文化研究院”成立,由贵州师范大学牵头,在贵阳孔学堂设立“阳明大讲堂”。

  2015年,由贵州省文史研究馆与浙江省文史研究馆、中国阳明文化园合作共建的学术研究交流平台——“阳明学研究中心”与世人见面,这也是贵州首个与浙江省合作共建的学术交流平台,吸纳了国内多位知名王学研究专家。

  研究机构将学者们聚在一起,提供了许多学术交流的机会,成果迭出。早在2004年,由张新民主编、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阳明学刊》第一辑面世,该学刊设有“王阳明研究”、“儒家思想研究”、“儒学与现代性研究”、“佛学与中国文化研究”、“近现代典籍与人物研究”、“商榷与讨论”、“文史考证”等7个栏目,以阳明学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也兼顾国学的方方面面。至今,这份学刊已出版7辑,第8辑将在今年面世。

  而贵阳学院成立的“贵州阳明文化研究院”,也出版《王学交流》学刊,同样吸纳了不少学者的学术观点。此外,张新民主编的《阳明精粹》、余怀彦主编的《王阳明与贵州文化》《王阳明的五百年》和吴雁南主编的《阳明学与近世中国》等著作,都在学界有一定的影响力。

  据张新民介绍,去年开始,贵州大学从国内各大高校引进一批专门从事阳明学研究的博士,为他们提供研究平台,展开学术研究。

  民间传播让国学进入普通人生活

  学界的研究活动如火如荼,国学的民间传播形式更为多样。通过活动开展、文艺演出、游戏实践、开办讲座等方式,“高大上”的国学,其实已经进入普通人的生活之中。

  2015年12月,一出由贵州师范大学师生共同排演的原创话剧《王阳明》在该校大礼堂上演。这出国内首台表现王阳明人生经历的话剧,由中建四局出资赞助,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贵州阳明文化研究院联合打造,历时8个月精心排演,通过几个特定的历史场景,将王阳明龙场悟道的经历精彩展现。

  而像这样以王阳明历史故事为主题的文艺作品,近几年层出不穷。

  2015年,由贵州师范大学拍摄的贵州首部反映王阳明在龙场经历的微电影《龙场遗恨》一上线,就引起了不小轰动。该微电影创作于2014年,讲述一位老人在贵阳市修文县阳明洞文物保护区旅游时,引发了一段关于王阳明龙场悟道的梦境。梦中,王阳明在阴冷潮湿的洞中悟道心学,并教化龙场诸生。一日,驿卒捕获了一个盗马贼,王阳明利用人的羞耻之心,教化了盗马贼要知廉耻、明良知。通过一个小故事来展现阳明思想精粹,以微电影的创新手法,将阳明学解读并传播,不失为对阳明学传承的有效实践。

  文艺作品涌现,其他形式的国学文化传播也精彩纷呈。

  2015年7月,一群来自独山县下司镇新同小学的孩子们走进贵阳孔学堂,接受了一次别样的国学教育。孩子们游览了孔学堂,之后接受诵读、“家”的解读、止语等传统文化的新式培训,还进行了观影活动。孩子们以轻松愉快的方式,接受了一整天的国学教育。孔学堂举办的“人文的一天”亲子教育活动,为许多孩子们提供了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平台。

  同年秋分时节,贵阳孔学堂举办了“时节·礼-秋分祈福大地”的仪式,市民体验了一把由礼乐颂秋、茶润万物、祈福大地、笔绘秋分、互动游戏几个环节构成的传统仪式。这是孔学堂文化发展(贵州)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传统时节文化活动。

  首届孔学堂·国学图书博览会上,2万余种国学书籍在1000多个展台上一一呈现。此次博览会不仅填补了国内无国学专题图书博览会的空白,还通过邀请国学名家莅临演讲交流,开展国学出版物品鉴、解读、购销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杰出影响力人物”、“读者最喜欢的十部国学图书”、“十大影响力国学类期刊”推选等活动,全力打造国学品牌。

  此外,以小剧场表演形式讲述中华传统小故事的演出,令人眼前一亮;而世界漫画大师齐聚一堂,通过漫画这种新颖形式展现中国传统国学大家形象,为贵州的国学传播更新了形式。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