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滚动>>正文

中国—中东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级论坛在波兰举行

2016-10-14 11:15:19|来源:国际在线|编辑:韩基韬

波兰民俗故事博物馆馆长形象生动地讲述民俗故事传承方式和面临的问题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汤黎):由中国文化部、波兰文化和民族遗产部主办的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级论坛12日至14日在波兰南部古都克拉科夫举行。来自中国和波兰及15个中东欧国家的专家学者出席。与会国代表在论坛期间讨论了各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和现状、相关政策和法规、管理机制和保护策略、实施情况以及典型案例,交流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措施和经验,同时对中国-中东欧国家开展非遗保护交流与合作提出具体建议。

  中国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副局长陈发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召开“中国东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级论坛”主要是落实第三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成果及中国和波兰两国文化部长于2O15年2月在北京会晤时达成的共识。通过搭建这样一个平台,让中国-中东欧专家可以进行交流,分享彼此的经验,把非遗保护做的更好。他希望通过举办这样的论坛,加深中国与中东欧16国人民之间的沟通,因为文化交流的目的在于心灵的沟通,通过心灵的沟通,促进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为国家关系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共有的财富,并不是属于一个国家,所以大家都有共同的责任,叫人人参与。(16+1成员国在非遗保护的合作)一是相互交换信息,第二是分享经验,第三是加强合作,特别是进行相互交流。”

  波兰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主席阿达莫夫斯基在谈到中国-中东欧国家在非物质领域的合作可能性时说,“我想,有两个方面的可能,第一是官方组织机构,政府非遗委员会之间的合作,再者就是负责非遗方面具体问题的机构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并就具体细节进行交流。这会让双方受益,为非遗保护的持续性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我觉得,交流经验尤其对那些文化的承载者和专门从事非遗保护的工作者特别重要。”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民间文学研究室主任安德明对记者说,中东欧大部分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它们与中国有相似之处。发展中国家在面临全球化的影响时,对自己文化的敏感性会更加强烈,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在非遗保护方面有更多可交流的经验和想法。另外,“一带一路”的宏大战略与中东欧国家有着密切的关联,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论坛,对于加深中国和中东欧地区国家之间在新的语境下的交往有更加丰富和深厚的意义。“这些年,中国学术界与美国和其它一些国家交流相对较多,但与中东欧国家相对较少。在非遗方面中东欧国家有些特别的思想和经验,这是很重要的方面。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看两国在具体保护措施方面有什么样的经验。我们可以请对方的相关专家到中国去看我们相关的非遗保护项目在目前的状况下的进展情况,我们也可以到这里来看他们的保护现状,其实,这除了具体技术经验的交流,也是进一步加深两国文化之间相互了解的重要渠道。”

  本次论坛的主要协调人、华沙大学的汉娜博士表示,本次论坛是跨地区的经验交流。中东欧16国特别希望了解中国是怎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因为中国在非遗保护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拥有最多的非遗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名录,最多的非遗传承人以及专业的非遗保护组织架构,因此,中国对我们来说是重要的合作伙伴。中国和中东欧16国相互之间可以借鉴经验,共同协作开展非遗保护合作。“本次论坛只是个开头,首先是我们作为专家开始相互了解,‘专家网络’肯定是合作的基本元素。我想,下一步,我们将制定共同的非遗保护规划,这将不仅仅局限于本国或本地区,而是要在欧洲和亚洲之间寻找灵感。我认为,随着各国专家之间的了解不断加深,合作建立共同非遗保护项目的可能性将会越大。”

标签: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