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滚动>>正文

【中外学者话长征】铭记历史 弘扬长征精神

2016-10-21 15:18:30|来源:国际在线|编辑:梁生文

  

  鲍勃·琼斯 (英国)在“聆听历史回响、思考中国奇迹”——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中外学者交流活动座谈会上发言

  “聆听历史回响、思考中国奇迹”——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中外学者交流活动座谈会于10月19日下午在革命圣地延安举行。我很荣幸能作为外籍专家被邀请在今天的活动上发言。抱歉现在只能说英语,希望在庆祝长征胜利90年的活动上,我能流利地用中文演讲。

  关于长征这段中国历史上神奇的篇章,我曾阅读过相关书籍和文章。我自以为已经足够了解长征:它发生的原因、地点以及它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意义。

  但事实并非如此,当你对一件事物了解的越多,你反而会发现你似乎对他愈发的不了解。

  于我而言,活动中最重要的就是看到那些展览的文物,那些小小的物件—— 服装、绷带、收音机、链桥上的链环信件等等。这些物品似乎在向我诉说着那段历史的过往,他们饱含人性的光辉。

  展览各个部分所描绘的故事饱含坚毅、痛苦、决心、智慧、策略和理想主义。

  长达一年多穿越中国广袤国土的征程,穿越沼泽和荒野的山口,吃不饱穿不暖,这样的痛苦和折磨。

  那些在途中倒下的人所受的痛苦。

  那些最终到达长征终点,看到长征意义的人们所展现出的决心。

  领导人指引这些先驱者度过逆境时的智慧与决策。

  将冒险推向前进的理想主义精神。

  除了上述价值理念,我还想加上忠诚。那些守护长征精神,并将它传承至今的人们是忠诚的。

  所有这些文物、价值观,将长征从英雄诗歌的领域带到现实世界,它真真切切地发生了。 这明确表明,长征是一个对今天的中国有影响的事情。

  这里我想谈谈此次展览的标题—“英雄史诗 不朽丰碑”。

  英雄——他们勇敢、拥有坚定的意志、具有传奇性,用“英雄”来形容长征征程中的先辈无可置疑。

  史诗——通常用于叙述英雄或传奇人物的功绩和冒险经历,或形容一个国家的历史。

  不朽——永存,长征并未在1936年结束,其精神永存不朽。

  丰碑——在某个事件发展中的重要阶段。

  也许最后一个词是关键,长征是一个更为长久的征程中的一个关键点。

  长征是中国灵魂的一场战斗。在我看来,中国共产党似乎知道,这个灵魂来之不易,不能将其认定是理所当然的,或任其消散。中国共产党是这个灵魂的保管者。它是珍贵的,因为它定义国家的未来。它有一颗跳动的心,在和平共处和互相尊重的前提下,努力为所有人谋求更美好更公平的生活。

  作为一个外国人和一名记者,我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的变化。

  我在一年前的今天来到这里,中国对我来说并不是完全陌生的。为了来到这里,我也有自己的史诗之旅。40年前,我在南威尔士的一个工业城镇长大,就在一个钢铁厂旁边,我们每天都会上街玩耍,到处都是灰尘和污染。那时短波收音机向我展示了外面的世界。我最常听的电台之一就是北京电台,也是我现任雇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前身。那时候我有想到会在北京工作吗?我希望我有。现在我就在这里,梦想成真。

  但是那时候我所听到的是一个分裂的世界,一个充满怀疑和竞争的意识形态的破碎世界。

  而现在,我想世界从未有过这么多的共识。从显眼的新闻标题中,我们可以看到各国在通过合作和贸易来传递和平。

  中国就是引领世界走向和平与繁荣的领导者——通过“一带一路”计划开展合作,尊重由联合国、G20和东盟等国际机构所倡导的对话,向其他发展中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伸出真正的友谊之手。

  我对毛泽东主席的一句话印象深刻,这句话在展览中也被引用了:“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我有时觉得人们在宣言书的部分强调了太多,现在正是时候关注宣传队和播种机的部分。

  我相信中国是有故事可讲的,有很多优秀的故事,有5000年的历史去慢慢品味。

  新时期的长征就是国家的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你们是幸运的,因为有长征精神指引你们。这是许多民族都没有的,有可能是因为他们太年轻,也可能是他们已经遗忘历史。

  人们总是说应该以史为鉴,从错误中学习,但也要从事例中学习。中国有丰富的历史。从我个人过去一年在中国的工作和生活经验来看,中国有强大的学习、适应能力。我想在长征精神的指引下,中国的未来会更好。(鲍勃·琼斯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播)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