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滚动>>正文

“土洋并举”促进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 培养多层次人才

2016-10-27 13:16:27|来源:国际在线|编辑:范琪妍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杨琼 李晋):记者26日从教育部获悉,我国中医药高等教育我国中医药类专业在校生数已达到70多万人,为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及对外交流与合作等各个领域提供了高质量的专门人才。与此同时,中医院校也在积极地“走出去”。这种“土洋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医药发展注入了活力。

  目前,全国共有高等中医药院校42所,其中独立设置的本科中医药高等院校25所。中医药类专业在校生数已达到70余万人。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表示,中医药高等教育已形成多层次、多类型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张大良说:“比如“院校-师承-家传”三位一体的中医临床型人才培养模式;以跟师学习、注重经典、“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为特点的“院校—师承”人才培养模式。”

  其中,师承教育可谓中医教学的一大特色。在今年上半年出台的中医药未来十五年发展的规划纲要中,专门提出要加强院校与师承教育的结合。而在一些学生看来,将两者相结合远比枯燥的课堂更有利于学习中医。在山西学习中医的大五学生黄明告诉记者:“要想学会中医就得跟着师傅学,到临床中学,感觉以前那种师带徒的模式还挺好的。”

  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谷晓红告诉记者,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更有利于中医文化的传承。谷晓红说:“比如北京中医药大学一年级的教育就要有老师作为导师,无论是医学专业还是护理,还是管理专业,全都有导师。基础理论有导师,临床有导师。所以这种影响不仅是学术的,更多是为人、为学、为医的,甚至是精神、爱好、人格的传承都放进去了。”

  绵延千年的传统中医药教学方式与现代教育的结合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注入了活力。与此同时,古老的中医文化也在“走出去”中有了更多的“国际范”。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中医药院校在各大洲建立了中医孔子学院、海外中医中心等对外交流合作机构,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教育合作项目。

  在里约奥运会上,美国游泳名将菲尔普斯的拔火罐可谓给中医做了最好的广告。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师徐苓就曾在巴西教授中医。她告诉记者,她的学生们对中医文化都非常感兴趣,并能够和当地的文化相结合。“感受到他们非常喜欢中医,能够把在巴西的体会和我教授的中医的理论结合起来。比如我讲到中药的某些作用,他们能和本地的一些植物性的药物相比较。对针灸按摩也很感兴趣,很热爱。”

  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胡鸿毅也建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努力实现中医在国外的本土化。“中医孔子学院、海外中医中心是把中医的最好的师资输出,光输血不行,我们采取的是帮、扶、育、鉴融合新的模式,最后让中医以中国的品牌中国的风格,也部分实现本土化。”

  除了走出去,每年也有大批的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来中国学习中华传统医学的留学生数量长期处于自然科学类学科留学生数量首位。来自韩国的李忠赫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二年级的学生,谈及为何来到中国学习中医,他说:“学中医就是因为喜欢,高中的时候学习中国武术,开始对中国文化感兴趣,也对中医有了兴趣,所以来学中医了。”

  而各大中医药院校也为留学生们量身定做了适合他们回国从事医疗工作的教学方案。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胡鸿毅介绍说:“我们对于留学生是一视同仁,放在一个大熔炉中来学习。当然,对他们的教学方案是个性化的,因为要适合他们回到当地区开展医学行为。质量标准是一样的,培养模式有所个性化。”

  不过,相关部门也指出,中医药高等教育改革仍然存在着中医药教育吸引力不足、临床教育基地建设滞后等问题。

  传承经典,走出国门,这种“土洋并举”的方式或将使传统的中医药教育在改革中焕发活力。

标签: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