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拉脱维亚大使:"16+1"机制开启中拉合作新格局

2016-11-04 11:19:47|来源:国际在线|编辑:王涛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张婧昊):当地时间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即将开启此次亚欧四国之行的第三站——拉脱维亚。其间,李克强总理将出席在首都里加举行的第五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并对拉脱维亚进行正式访问。中国驻拉脱维亚大使黄勇近日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五年来,通过“16+1”平台,中拉双边合作正呈现一个宽领域、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发展,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中国人来到拉脱维亚,感受这个国家的文化积淀,了解波罗的海地区。

  “16+1”合作机制是中国同中东欧16国共同创建的一个合作平台,也是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机制在中欧友好合作中成为一项重要创新,开辟了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关系新格局,同时有益于欧洲地区的平衡发展。黄勇大使指出,基于拉脱维亚所处的重要地理位置,中拉两国在“16+1”机制启动五年来,始终将合作重点集中在基础设施与物流建设上。他说:“拉脱维亚的地理位置很重要。从历史上来讲,它是欧洲和中亚地区,以及欧洲南北部交通汇集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16+1’提倡的核心是通过聚焦基础设施建设来推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码头、铁路、公路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物流合作。正因为拉脱维亚以及波罗的海三国有这样的(地理)条件,所以我们把中拉关系合作的重点放在了基础设施和物流合作上。”

  黄勇大使还指出,从整体来看,欧洲经济联络主干线,包括铁路和快速公路,东西走向多,南北走向少,这就反映出欧洲经济发展西欧快而中东欧较慢的不平衡特点。对此,中国近年来相继提出匈塞铁路、中欧陆海快线及“三海港区合作”概念,旨在帮助欧洲国家突破其南北部经济交流瓶颈。特别是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第四次“16+1”苏州峰会上提出的“三海港区合作”倡议得到了中东欧16个国家的积极响应,也受到欧盟及其他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重视与关注。该规划核心是把拉脱维亚的里加港,包括机场、码头及铁路联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的“物流源”,这也正是中拉双方在“16+1”平台上进行合作的一个战略对接,具有很大发展潜力。

  “16+1”合作机制今年已进入第五个年头,今年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的会议主题为“互联、创新、相融、共济”。黄勇大使表示,主题词准确全面地反映出中方对此次里加峰会的期望及未来的目标,并指出,依此目标向前发展,“16+1”合作机制会在每年取得进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前发展。他说:“从具体合作成果来看,每次会议期间,中国和16个中东欧国家都会签署大量不同领域合作的政府协议,以及为数更多的企业之间的商业合同,说明这个会议机制以及这个平台为中国与中东欧16国提供了广阔的合作平台和巨大的市场潜力。我们现在和欧洲,特别和欧盟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稳定合作的发展是我们共同的追求。我们支持欧盟一体化进展,欧洲也支持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和主要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和国际秩序所做出的贡献。因此,中国和中东欧16个国家的合作是整个中欧合作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合作创新。所以说,这个机制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前景是看好的。”

  同时,黄勇大使也强调,“16+1”除了经济合作之外,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人文交流。具体到双边合作,黄大使指出,中拉两国重点推动教育、文化与旅游等方面的交流,以及科技和智库等以往较为偏僻领域的合作:“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加强(中拉)之间的人文交流,也正是我们外交当中所常说的‘国之相交在于民之相亲’,所以通过这样的一种交流能够拉近两国人民的距离,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并通过这种方式来促进经济上的合作。可以说,五年来通过‘16+1’平台,中拉双边合作正呈现一个宽领域、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发展,前景是喜人的。”

  黄勇大使还表示,中拉两国虽然体量相差很大,距离相隔遥远,但并不影响双方加强合作的意愿。从中拉建交25年来的发展以及拉脱维亚加入“16+1”合作平台来看,未来中拉双方合作的重点依然是基础设施、物流、旅游、文化及教育等领域。此外,随着两国经贸关系和文化交流的发展,还会出现新的合作领域,比如说医药,包括中医药合作,都值得期待。

标签: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