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进出口同比下降7% 今年仍面临较大困难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陈雨):中国海关总署今天(13日)公布了2015年全年进出口情况。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4.59万亿元人民币,比2014年下降7%。海关总署相关负责人表示,外需低迷、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等是导致去年外贸表现不佳的原因。展望2016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仍面临很多困难,一季度压力仍然较大。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货物出口14.14万亿元,下降1.8%;进口10.45万亿元,下降13.2%;贸易顺差3.69万亿元,扩大56.7%。这是继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外贸再度出现进出口双降的局面。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指出,外需低迷、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等是导致去年对外贸易进出口双降的原因,“从出口方面看,主要原因是外需低迷。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破坏了世界经济增长动力,国际经济总体复苏乏力,导致全球贸易进入深度调整期,进而抑制我国出口增长。从进口方面看,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原油全年进口平均价格比上一年下跌45.3%,铁矿砂、煤、成品油、铜等大宗商品进口平均价格也纷纷下跌。当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内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一些大宗商品进口量的增速也有所放缓。”
虽然外贸结果与去年中国政府设定的6%左右的全年进出口增长目标相去甚远,但黄颂平也指出,过去一年,中国外贸仍然呈现一些积极变化和亮点。比如,贸易方式更趋合理、贸易伙伴多元化取得积极进展、民营企业对外贸易显示活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以及部分大宗商品进口量保持增长,贸易条件进一步改善等。他尤为提到,2015年中国出口明显好于全球主要经济体,同时,在提质增效升级和优进优出方面都有突出表现,“一是保持了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2015年我国仍将保持货物贸易总值全球居首这一地位,出口市场份额也将达到13%,较上一年继续有所提升。二是新兴贸易业态给对外贸易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新兴贸易业态实现快速发展。三是优进优出取得新成效。2015年,贸易方式、贸易主体、商品结构、市场多元化、贸易条件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等方面,也都呈现出不断优化的发展态势。”
在公布2015年外贸数据的同时,当天也公布了去年12月中国进出口数据。数据显示,去年12月中国出口1.43万亿元,同比增长2.3%。针对出口数据的意外反弹,黄颂平解释说,人民币疲弱有助于出口。而且12月出口上升或因为翘尾因素。他表示,弱势人民币对出口的影响将逐渐减退,12月份出口上涨是暂时的,不代表一种趋势。另外,12月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为31.2,较11月回落0.8,表明今年一季。
外界关心的人民币汇率变化将如何影响今年的外贸形势,黄颂平说:“近一段时间,汇率变化情况比较快。汇率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我国进出口情况。今年外贸情况,各种因素都会影响外贸进出口,汇率的影响还要看今年汇率的具体变化,我们会持续关注汇率变化和贸易变化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