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滚动>>正文

【中国人权纪实】探访客家“首府”长汀(视频)

2016-12-02 10:31:57|来源:国际在线|编辑:王涛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殷欣):1939年春,行政院技术顾问,42岁的新西兰人路易·艾黎从江西赣州来到闽西一带展开“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的筹办活动,他想要在日军全面侵华的危机时刻“在中国城镇和农村,建立一条抗战时期的经济阵线,使受战争祸害影响从沦陷区转移来后方的农民和工人,发扬五四运动的爱国精神,并将抗战进行到底。”

  在几个月的时间里,艾黎奔波在闽西翠绿色的山水间,采购设备、培训人员、组织生产,很快就在当地建起了数个工合社,这里生产的斗笠成了前方抗日将士的必备物品。与此同时,汀江水畔群山环绕遍布客家祠堂的一座古城让这位后半生都留在中国的国际友人难以忘怀,他觉得这里和湖南凤凰一样,是“中国两个最美丽的小城”。

  木板房、石板路、商铺鳞次栉比的店头街上,居民们的日子依然如同当年路易·艾黎来时那般平静安逸。在商铺或是住家里,阿婆们聚在一起叙旧,上了年纪的剃头师傅熟练地给老主顾准备好热毛巾,饭馆里的服务员卸下店门的木板,满屋的饭香立刻飘到了街上。这里就是让艾黎魂牵梦绕的那座小城——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

  长汀古称汀州。从公元三世纪末四世纪初开始,中国北方战祸不断,中原地区的汉人为逃避战乱,数次大规模南迁。他们渡过淮河、长江,跨越崇山峻岭,来到远离战火,人烟稀少,相对安定,位于闽粤赣交界地带的汀州。迁徙至此的这些北方移民,自知北归无望,在当地认同了自己“客家”身份,世代繁衍生息,在汀州形成了历史上最早的客家人聚居地,时至今日长汀被遍布世界各地的客家人看作“客家首府”。

  客家人在颠沛流离中磨练出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性格,世代相传着古时中原汉族传统民风民俗,特别重视宗族观念。只要有客家人的地方,就几乎都建有他们祭奠祖先的祠堂。历史上,长汀城内曾经有上百座宗祠、家庙,今天仍然完整保存着38座之多。对于一个客家人来说,只要找到了自己姓氏的家庙,就找到了自己的“根”。

  公元1232年,长汀县令宋慈组织汀江两岸百姓开辟汀江航道,从此开启了汀州城一段繁荣往昔,也让更多的客家人得以散播到中国东南沿海各省,乃至海外。今天,客家人的“母亲河”——汀江水一如千年前一样在古城墙下缓缓流过,河水养育了客家人,而客家人则用双手开创自己的未来。

标签: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