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说:明年着力振兴实体经济!怎么干?

2016-12-17 02:27:40|来源:国际在线|编辑:靳松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明年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出台的货币政策、房地产政策、产权制度等多项举措,也都聚焦振兴实体经济。这表明,做实、做强实体经济是2017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

  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也表明,大力振兴实体经济是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稳中向好的动力源和垫脚石,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稳定器和催化剂。

  从外部经济环境看,中国做强实体经济是必然选择。2016年以来,世界经济环境更加深度复杂调整,不确定性因素增多,黑天鹅式偶发性事件频发。经济金融震荡频仍,社会政治不稳定性上升。难民移民问题、英国脱欧公投、特朗普胜选美国总统及其政策迷思、意大利宪改公投等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一方面,长久积聚的世界经济积弊没有完全通过国际金融危机的渠道释放出来;另一方面,美国等反危机措施反而助长了金融业等虚拟经济在全球的再膨胀,并强化了金融业对世界经济的统治,并使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下行,实体虚化显现,外债高筑,金融脆弱性上升。

  目前看,这种使发达国家经济金融化、停滞化,发展中国家债务化、虚拟化的趋势没有改观甚至还在强化。这就将使越来越多的资金流向金融市场、流回美国。美元兑主要货币持续升值、美联储加速加息也是大概率事件,可能引发中国等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资金外流的风险上升。由此引发的冲击,必须依靠更强的实体经济做防火墙。

  从内部经济发展需要看,大力振兴实体经济也是迫切之需。"三去一降一补"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任务,不能只是说说而已。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要求实效,必然要做强实体经济。

  当前,我国的产能、库存主要是周期性和结构性原因导致并形成的。其之所以富余、过剩,主要是因为没能从供给侧发力,去适应已经转型升级的需求,或者激发潜在的外在需求。因此,只要实体经济不能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做强、做出优势,产能过剩问题要解决就很费力。相反,如做强,则事半功倍。可以说,实体经济做好了,如同杠杆率的分母—经济总量更大更健康,则去杠杆也就水到渠成。因此,大力振兴实体经济,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三去一降一补"这个主要任务的具体指南。

  基本可以预计,2017年世界政治、经济不稳定性可能更大。到那时,无论对内对外,一个国家实体经济强的稳定器作用和宝贵价值就凸显,是真本事。靠金融不长久,逐利资金如流水,只会因势利导流向高收益。所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而只有做实、做足实体经济,稳定企业家信心,才能涵养资金之"水",保证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实力和含金量,同时保证中国经济运行不滑出下限,不出大的问题,经济金融不发生系统性风险。

  问题是,如何才能做实做强实体经济、实现大力振兴?目前看,形成一个更加呵护实体经济成长的大环境最重要。

  从构造环境的办法看,就是要形成专门有利于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经营成本的办法,激励它们的发展。主要是两条,一是对中心企业给予普遍税收优惠,解决企业资金运用成本高的问题,使企业经营状况得到改观,带动化解融资难问题,防范资金简单、直接脱实入虚,保证实现经济要"稳"的要求。二是结构性减税和产业政策指方向、给出路。即通过结构性减税和产业政策指引,使企业发展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三去一降一补"的总要求,着力解决经济能"进"的任务。

  从形成这种环境的内外要求看,在内,需要上下结合、灵活可控。对于外部的冲击和重大的不确定性,政府要扛得住,做好企业发展的稳定器和防火墙,同时作为实体经济细胞的企业等微观经营主体,也要有耐心,对形成这个环境的过程中遇到的内外波动有静气和信心。在外,需要进一步促进双向开放形成新格局。尤其是"一带一路"建设既要重视发展战略对外对接,又应重视国内三大发展战略的协调配合,把需要的资金和力量同样从国外,从沿线国家引进来,为企业以及国家层面做强实体经济,提供更加充足的资源保障和产业"接口"。 

  当然,实体经济要做好、做实、做强,最重要、最核心的还是企业自身要有活力、能赚钱、有信心、有动力。这既需要企业家精神,还需要科技和产业创新支持。唯有实现动力和环境的结合,并持续用力,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复杂调整和可能的继发动荡期中稳中有进,才真正有底气、有希望。(作者为“环球锐评”评论员、国关院经济安全中心主任 魏亮)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