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大爱攀比还款能力强 揭信贷公司为何偏爱大学生

2016-02-01 17:40:57|来源:国际在线|编辑:杨玉国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赵春晓):最近的几则新闻让大学生贷款平台重回人们视线。大三学生杨波为支付在广州的旅游,通过分期付款贷款平台贷到了5000元现金;17岁少女为了貌美贷款整容,并且在手术单上谎报年龄;还有的学生不顾高额贷款利息买苹果手机,结果滞纳金高达几十万……

  为了防止大学生在上学期间背上沉重债务,中国银监会曾经在2009年7月出台规定,不准银行对大学生发放透支额在1000元以上的信用卡,大学生的信贷消费市场因此而转冷。而如今,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金融的兴起,让大学生的信贷消费市场被再度开拓,空白得以填补,并且呈现出井喷态势。

  大学生网络消费贷款平台有哪些

  大学生消费贷款的第一选择是大学生分期。目前,很多平台都推出了大学生分期的消费贷款,额度最高在10000左右,只要用身份证和学生证就可以申请。

  除开专业的大学生分期消费贷款外,P2P平台也推出了专门面向大学生的消费贷款。面向高校学生的贷款额度最高可达5万,两个工作日就可到账,而且费率非常低,月费率只要0.99;贷款1万元、1个月,手续费只要99元。

  除了上述两种大学生消费贷款外,也有专门面向大学生的APP消费贷款。这些消费贷款的额度在5000左右,不过费率比较高,手续费最高的可达到2%。

  信贷公司为何偏爱大学生

  首先是庞大的大学生数量作为支撑。据统计,中国2016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将达770万之多,以这一基数乘以4届,在校大学生总数在3000万—3500万之间。保守估计在校期间每人购买一部手机、一台电脑、一次旅游、谈一次恋爱、考一次驾照,年均超支3000元左右,仅这几项需求,借贷市场即达1000亿规模,如果再算上生活开支、购物、游戏、聚会、聚餐、培训、创业等开支,这一借贷规模将达上万亿。

  从心理上来说,大学生喜爱新鲜、追求刺激,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攀比心理”。据媒体报道,某大三女生购买了一台最新款苹果手机,在宿舍转一圈后,“她是土豪”的说法就传遍了朋友圈,满足她虚荣心的同时,这种行为也会影响她周围的同学。大学生的消费具有“同群效应”,某些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同学,为了融入圈子或者证明自己有钱,会用贷款平台购买超出自己还款能力之外的物品。给自己和家庭带来财务困境的同时,也会在以后的求学道路上留下阴影。

  另外,大学生还款能力强,同时父母会成为还款后盾。根据大学生每月生活费数据分析,目前在校大学生生活费普遍达到1000—2500元/月,甚至更高者达到5000元/月。这与当下家庭经济好转,同时独生子女居多的现状有关,所以给孩子的生活费自然就多。假若大学生在网络贷款平台借款3000元,12月期,按当前11.76%的利率换算,每月仅需还款266元,轻松还款毫无压力。同时在中国的社会环境中,当孩子遇到困难,父母也不会选择袖手旁观,稍微有经济能力的父母,都会担心孩子吃苦受累,省吃俭用也要帮忙把孩子的贷款还上。即使是贫困家境的孩子,只要吃苦耐劳,每月坚持做2次兼职,兼职行情120元/天,也完全没有问题。

  大学生信贷市场利弊分析

  对于大学生信贷市场的出现,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其中一种观点是反对大学生网络贷款消费。互联网金融将消费信贷延伸到大学生群体,对企业来说,既能扩大受众认知度,也能刺激消费,培养潜在客户群体;但是对于大学生,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消费信贷如果能帮助大学生培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有意义的活动,自然应该得到市场的认可。但是,如果只是纯消费方式,则不提倡过多产品出现。大学生没有收入来源,多数生活费都来自于家长。如果过分推崇网络信贷消费,则会给在校大学生形成错误引导,助长盲目追求高端产品的风气,不利于培养正确的理财观和消费观。

  另外一种观点则认为,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了,具备了基本的是非观和判断力;贷款是大学生自己的选择,他们有这个权利和能力。大学生选择网络贷款肯定已经经过了深思熟虑,利率摆在面前,选择贷款肯定是他们权衡利弊的结果,消费肯定更重要,并且利率也在他们的承受范围之内。

  大学生网贷并不是罪恶,应该是一把双刃剑,救人还是害人就看怎么用了。我们迟早要学会处理自己的经济行为、打理自己的消费和生活,不在大学的时候学会,就要在大学毕业后学会,总要面临这个问题,而大学里的学习,成本可能还会小一些。

  对于大学生通过网络贷款消费的行为利弊暂且不提,重要的是在借贷行为中逐渐建立独立的信用人格,学习怎样应对自己的财务问题,应对“欲望”和能力之间的平衡。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