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层剖析:美国急于在亚太"披挂上阵"源于"病态心理"

2016-02-17 14:40:11|来源:国际在线|编辑:李雪

图片默认标题

惯于对别人家务事指指点点的山姆大叔该吃药了

  自高调宣称“重返亚太”以来,美国不停在此区域制造事端,去年至今“症状”尤甚:继续对朝鲜半岛施加压力,积极推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支持安倍强行通过国内外反对呼声极高的新安保法案,促进日本插手南海事务;美国军舰冲进中国航母编队,并与南海相关国家勾连,就争议问题不停向中国发难……

  从宏观意义上来说,美国对亚太施展出的一系列手段,可以被视为“尼克松主义”在“亚太再平衡”战略新背景下的回潮,具体而言就是通过提升盟友和伙伴的能力来分摊自己的霸权成本,让盟友和伙伴承担更多的安全责任和义务。

  但是,同当年“尼克松主义”时不同,今天的美国似乎不甘于躲在幕后操纵盟友和伙伴同其对手叫板,而是在自觉必要时亲自“上阵吆喝”,甚至毫不避嫌的“大秀肌肉”

  美国之所以直接“披挂上阵”,一方面可能是出于某种对盟友和伙伴表现“不给力”的“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另一方面更为根本的,在于美国在面对中国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病态心理,这种心理是美国历来秉承的塑造“假想敌”的思维习惯同它在面临当前的困难形势所表现出来的复杂心态的怪异杂交,这些心态包括自卑、怀疑、孤独、恐惧,还包括与这些形成另一个极端的自大、盲目、刚愎、暴躁等。

  这种“病态心理”在“大选年”的背景下或许会呈现出集中爆发的趋势。面对两国相对实力的不断接近以及对华战略优势的明显萎缩,美国似乎越来越寄望于在“机会之窗”还算有利于自己的时候向中国发动一场“预防性战争”:“现在做总比等中国强大了我管不住它的时候再做的好!”这种“预防性战争”并非是指真正的战争,而是某种没有硝烟、不见鲜血但更为激烈的全方位竞争甚至遏制。此种“病态心理”促使美国对华展开的一系列强硬措施,将对中美两国产生重大影响。

  对中国来说,最重要的影响可能在于这会改变中国看待其所处的地区经济和安全格局的方式,进而在政策上出现重大调整。

  过去数十年,亚太地区保持了难得的总体和平,许多人都认为这主要是因为美国联盟体系的存在,但事实上,中国在这期间所奉行的和平发展政策以及由此所保持的高度战略克制更是亚太和平的关键所在。中国不但是地区开放贸易的受益者,而且向来尊重和支持东盟在区域一体化中发挥领导作用。然而,美国主导TPP将中国排除在外,并加强同一些与中国存在较深主权争端的东盟国家的军事关系,将会进一步触犯中国所界定的核心利益和政策底线,而中国在这两方面对亚太的融入是过去数十年该地区得以维持和平与稳定的最重要保证之一。

  正如美国专家的分析结论所言,中国长期以来奉行的和平发展政策是中国与美国及其他强国保持友好关系的关键,但这一政策可能会转变为以削弱美国在亚洲影响力为目的的强硬政策,这种转变的迹象已开始显现。究其原因,这种转变则源于由美国对中国的防范战略所造成的中国对地区总体战略形势的认知的改变。

  周边安全压力陡增将影响中国“一带一路”倡议长远大局。当中国正不断大刀阔斧地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之时,美国却在利用中国周边的安全问题不断给中国制造压力。东盟地区是中国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区域,也是中国新阶段周边外交的重点投入区域,但美国则一再热炒南海问题,不断指责中国合理的岛礁建设活动,乃至直接上阵高调巡航南海,引起周边国家对中国的忧虑。此外,南海局势的升温也严重影响了国际投资者对该地区“一带一路”项目的心理预期,一定程度上扰乱了“一带一路”的建设部署。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国际资本回流美国市场,给中国的对外投资和建设造成一定困难,符合美国在中国周边地区保持一定程度的不稳定态势以从中获得相应的经济和安全利益的惯有思维。同时,TPP在贸易和投资上的一些条款和规定也同“一带一路”的相应部分存在矛盾,有可能在中长期限制“一带一路”的政策效果,加大中国对外投资和贸易的安全风险,提升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实现“以经促政”的成本。

  对美国而言,国内已经流露出对美国被盟友拖入一场同中国的直接对抗的前景之忧虑,同时也面临被“小伙伴”抛弃之风险。

  有中国观察家将此称为中美关系中的“第三方陷阱”。美国近年来重点加强关系的盟友和伙伴国家大多与中国存在较激烈的主权争端和地缘竞争,这很难不被解读为是美国为了遏制和防范中国而有意为之。此种行为给美国埋下被盟友和伙伴拖累的隐患。有国外学者指出,在南海问题上,区域内一些小国家任意“挟持”美国,随意挑战中国,尽管人们可以“同情”像菲律宾和越南这样的小国并谴责中国,但这改变不了这样一个事实:这些小国家也同样负有责任,因为他们或者主动地或者受其他国家的鼓动而挑战中国。更有甚者,小国的军事投机和非理性行为可能导致大国之间的擦枪走火,从而造成大国直接对抗。

  菲律宾这样的小国由于在实力和地缘上均不具备优势,因此可能更倾向于采取“先发制人”的军事冒险行为,并可能将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解读为“自己可以得到大国撑腰进而随心所欲挑衅中国,并不用为此负责”。而现在的形势表明,由于美国在南海问题上愈发显露出从幕后走向前台的趋势,中美两大国直接发生军事意外的可能性也在上升——大国间的擦枪走火同小国对大国的军事投机有可能交织在一起,从而降低美国对“亚太再平衡”战略进行灵活调整的空间。

  此外,由于“战线过长”所造成的实力困乏或政策掣肘,美国介入和干预不力将降低其在“小伙伴们”之间的威望——它们可能会在某些具体议题上“另起炉灶”:或直接与中国进行谈判,或组建排除美国的联合阵线与中国周旋,美国因此陷入“被抛弃”的困境。从目前看来,这种可能性很低,但美国在一定程度上正是为了杜绝被盟友指责为没有担负起保护责任,才加大对南海等地区问题的介入力度,使该地区局势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陡增。

  并且,美国是否有能力进一步扩容TPP也是问题。TPP是各成员国相互妥协的产物,为了促成TPP,美国已经在药品专利时效期、纺织品原产地原则、国有企业等诸多方面作出重大让步,以换取越南、马来西亚等国的加入,这本身就已经要消耗美国很大一部分政策、行业和产能对此的消化能力,如果现在再吸收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加入,美国可能需要作出更大的让步,其经济实力和市场承载力恐难承受。因此,短期来看,在经济领域,美国同亚太国家(尤其是东盟国家)将主要讨论能力建设、互联互通、技术援助、创新与创业合作等问题,在TPP上的或许不会有其他大的动作。

  由上述种种可见,来源于美国“病态心理”的种种偏激的遏华行为,实际上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不智之举,若偏执下去,将给中美双方乃至世界范围的稳定予发展带来极大负面影响。和平与发展才是当下时代主题,中美“和则共荣、不和则俱伤”对于此种不利于大局的“病态心理”,美国也到时候考虑“对症下药”了。(刘畅,外交学院)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