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演化”纳入十三五规划 中国基础研究力争新突破

2016-03-10 16:49:45|来源:国际在线|编辑:赵妍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兰旻):今年初,一则“引力波”被发现的消息在全世界掀起了新一轮“感知宇宙”的热潮,宇宙的起源以及如何演化再次受到关注。在今年提交给全国人大会议审查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宇宙演化被列为我国今后五年将重点突破的基础前沿科学领域之首。“宇宙演化”研究什么,如何去研究,它能给我国基础科学研究带来什么?对此,科学界的政协委员们也谈了他们的看法。

  宇宙起源、物质起源、生命起源,是自然科学的三大基本问题,几百年来人类孜孜以求,希望通过科学研究一窥其中的奥秘。今年2月,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宣布人类首次探测到引力波,给人类“感知”宇宙提供了新的路径。实际上,早在上世纪70年代,我国科学家就开始了引力波研究,可惜因种种原因停滞了一段时期。2008年,中科院空间引力波探测工作组成立,中国引力波研究再启征程。目前,我国正在实施“阿里实验计划”、“天琴计划”、“太极计划”等引力波探测项目。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阿里计划”负责人张新民告诉记者,与此前发现的黑洞引力波不同,“阿里计划”要探测的原初引力波意义更为重大,“我做的原初引力波探测在我国阿里地区,此前发现的是黑洞引力波,我探测的是早期引力波,通过探测原初引力波来认识宇宙的创生和演化,意义是非常重大的,而且周期很短,我们期望三到五年可以出成果。”

  探测原初引力波,只是研究宇宙起源与演化的一个方面,在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武向平看来,研究“宇宙演化”,就要回答几个最为基本的问题,“现在我们认识的非常少,只是对宇宙演化的认识大概知道了,但最基本问题没有回答,就是宇宙是由什么组成的,它的物质是什么,什么主导着物质的演化,研究这个问题可能会改写我们对世界观的认识。”

  武向平介绍说,近些年来,我国已在引力波探测、暗物质暗能量探测、中微子本质研究等能够揭开宇宙演化秘密的重点领域进行了相关研究部署,取得了积极进展,“比如说暗物质探测我们就有很好部署,地下在四川的锦屏山下面有国际上最好环境的暗物质探测实验室,天上我们已经把暗物质卫星放上去了;在测暗能量上,比如阿里的实验,通过测量原初引力波探测是不是宇宙爆胀时期性质的暗能量;中微子本质的研究也有大亚湾中微子实验以及后期实验都能跟上;天文方面也有部署,除了500米口径望远镜,我们还将要参加国际重大合作计划,平方公里级望远镜,这都是针对基本物理问题的,就是理解宇宙的演化、宇宙的时空性质。”

  近年来,中国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升,出现了一大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成果,然而,像“宇宙演化”这样动辄需要几十亿甚至上百亿资金的重大基础研究项目还很少,不少人也存在着困惑,研究这些有什么用。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欧阳钟灿认为,很多基础科学研究都是在长期的积累中发现新亮点,而这些新亮点将给人类未来的发展带来更多选择,“将来它有没有什么用要长期的研究,比如量子力学,爱因斯坦提出光电效应得了诺贝尔奖,现在太阳能电池都要用到量子力学、光电效应,但从爱因斯坦到现在110年了。将来比如说掌握了暗物质、暗能量,将来能量转化,提供更便宜的能源都是有可能的。”

  在今年提交全国人大会议审查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包括“宇宙演化”在内的多个基础科学研究领域被纳入其中,成为今后五年我国科学界力争实现突破的重点,欧阳钟灿表示,希望能借助当前的好时机,使中国基础科学研究抓住时代新机遇,“现在我们国家经费也够了,理论培养人才也够了,基础研究还有这么大一块可以让中国赶上时代,所以中国要不要跟上这一波基础研究的发现当然很重要。基础研究,希望中国从新一波研究中找到经典突破,产生像牛顿、爱因斯坦这样的大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