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袭后的布鲁塞尔 生活仍在继续 安全规则受质疑

2016-03-24 08:15:44|来源:国际在线|编辑:杨玉国

  原标题:恐袭后的布鲁塞尔 生活仍在继续 安全规则受质疑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史靖洪):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3月22日经历了“黑色的一天”,连环恐怖袭击事件不仅使当地民众的生活受到较大影响,也使他们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和恐慌。他们希望当地的安全环境得到改善,生活得以继续。

  23岁的华人小方乘坐的航班刚好于22日清晨抵达布鲁塞尔国际机场。爆炸发生时,他正在机场大厅的厕所里。他说:“出来的时候,我看见一个人都没有,然后看见两个士兵拿着枪让我下去。经过楼梯口的时候,看到墙上被炸出了裂缝,正滴着水。地上都是碎玻璃,还有血印子,就是有人走过时拖着的血印子。当时就喊着跑啊,跑啊,没来得及拍什么图。下楼梯以后我就联系人,看发生了什么情况,然后就看到有士兵出来指挥我们往后面跑,所有人就开始跑,前面有一个姑娘跑着跑着,连行李都不要了,边跑边哭。”

  由于当时情况混乱,交通中断,小方随着大家步行了很长一段路,又等了几个小时,才最终搭上亲戚的车回到家。他说自己根本没想到会碰到发生恐怖袭击事件,以后会尽量不去人多的地方。

  连环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布鲁塞尔的多数中小学校都要求家长提前把孩子接回家中。但经过了一夜之后,大多数学校在23日早上八点左右又正常开放了。记者在一所学校门口看到,校长和几位老师也亲自站在门前迎接学生,只有当家长护送孩子走近时,才打开校门,然后再立即关上。曾经在中国生活过的荷玲女士是荷兰人,会说一口流利的中文,目前在布鲁塞尔生活。她在把孩子送进学校后,和记者聊起了发生在布鲁塞尔的爆炸事件,她说感到很突然。“突然是因为这次离我的家特别近,虽然我已经很长时间听人说,这种事情在欧洲的哪个城市都有可能发生,但如果真正地发生了,而且还那么近,当然很恐慌。我昨天送孩子上学后才听说在地铁发生的爆炸,我马上回到学校把孩子接了出来。但是后来我也觉得,一般的生活应该继续,我希望不会有问题。”

  这次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布鲁塞尔的安全保障工作受到诟病。特别是有很多地铁站连检票口都没有,更谈不上安装安检设备。荷玲说,比利时政府应该考虑加强地铁的安检工作。“我这几个星期肯定不会坐地铁,我觉得不舒服。他们上周五抓了阿卜杜勒-萨拉姆,他们就应该知道会有什么反应。(他们)恐怖分子怎么还能进得去地铁,还能进去飞机场,这是我不明白的。我觉得这个国家应该改变安全规则。”

  已经在布鲁塞尔工作和生活十多年的中国人盖琳目前在欧洲议会担任议员助理。依照他的观察,类似的恐怖袭击很有可能还会在比利时或欧洲其它国家发生。他以布鲁塞尔的莫伦贝克区为例,认为作为一个移民聚居地,那里的普通民众与警察没有形成互信关系。“社会矛盾造成这个区的居民和警察没有相互信任,警察作为政府的执法者来说,他们是不清楚这个区里面发生了什么情况,比如有些事件在中国或者其它国家是可以做的,我们可以采取手段知道这些恐怖分子藏身之处或者是计划,但是在比利时是实现不了的。因为比利时警察和底层人民没有相互信任,没有融合,这样的情况下,当地居民是不可以能把恐怖分子的信息告诉警察的。”

  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22日发表声明说,以前是巴黎遭受袭击,现在是布鲁塞尔,但欧洲都是作为一个整体成为了袭击目标。欧盟将会找到欧盟的解决方案。但盖琳认为,从长远看,欧盟会找到应对恐怖主义威胁的途径,但在近期出台有效的反恐措施不太可能。“我觉得欧盟依然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虽然1992年欧盟签署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之后,国与国之间在反恐问题上一直有合作,但直到今天合作依然不够紧密。所以,诸多的问题联系在一起,我觉得欧盟在近期出台一个能有效、快速反恐的政策是很难的。”

  作为国际社会的公敌,依靠某个国家政府或国际组织在短期内根除恐怖主义的确不现实,但生活还是要继续。从22日下午开始,布鲁塞尔当地民众就自发地在市中心的一处空地上为恐怖袭击的死难者点燃蜡烛,敬献鲜花,并在地上画画、写上类似“我爱布鲁塞尔”这样的标语,共同谴责恐怖主义行径。22岁的维多利亚是最早在地上画画上的人之一。她说:“我需要它,我需要做些什么,我感到非常无能为力,我需要做些什么。我不是害怕,我感到悲伤,我真的没什么可怕的。有生命,就有希望,我们就是希望。”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