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供给侧结构改革去产能关键是做好职工安置

2016-03-06 11:24:25|来源:国际在线|编辑:李邵鹏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王全文):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强调,“要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加强民生保障,切实防控风险,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在供给侧结构改革中,去产能位居五大任务之首。但改革难免带来阵痛,在去产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工安置和就业压力问题,成为今年全国两会关注的热点。详细情况,请听本台记者王全文的报道。

  随着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化解产能过剩过程加快,一些企业为保持正常生产经营,已经开始着手转型。据全国人大代表、河北永洋特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杜庆申介绍,他们已经将20%的钢铁工人向农业分流。

    “人员分流主要是在新的农业开发上,种菜、养鸡、搞农产品加工、种果树等在这些方面分流的人比较多,已经有20%的人转到农业上,在转到农业这块工作的待遇上,在我们企业没有多大的影响,比如说我企业原来的平均工资是3500-4000元,现在还是在3500-4000元,没有降。”

  上月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披露,化解过剩产能将造成180万职工被分流安置,据初步统计涉及煤炭系统约130万人、钢铁系统约50万人。而在2016年,还会有更多的像永洋特钢工人这样尝试柔性改行。

  昔日,曾经作为国民经济主要推力的钢铁和煤炭两大行业,如今却有许多工厂处于停产状态。其中,河北省担负去产能任务艰巨。据预测,到2017年,为了化解产能过剩,河北省涉及职工54.7万人,其中钢铁行业42.6万人。企业转型,人员安置,让不少钢铁企业犯难,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天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孟兰芝坦言:

    “在转型的过程中,都是不断的提高,从原来的粗钢,现在往精钢上转型,也慢慢在国际上寻求市场,在这个情况下那,怎么让企业的孩子们,在转型的过度期到转型的结束期,都有一个安定的生活条件,这是一个企业老板的责任。”

  化解产能过剩、做好职工安置工作,关键是妥善处理劳动关系,加强社会保障衔接,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但这需要相关配套改革的及时跟进,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提出建议:

    “首先,我们的失业保险制度,如果失去工作了失业保险怎么解决,这是一个制度安排要发挥作用,比如,失业保险要培训失业工人、提供失业保障金,其次,劳动技能的培训,因为从国有企业出来,而且又是(东北)老工业基地老的国企,劳动者很多面临转岗的问题,掌握新的技能的问题,再一个就是我们就业、创业的政策,应该优先把国有企业改革下来的人放在一个好的位置上。”

  “僵尸企业”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的新词汇,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表示,要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和降本增效,中央财政将拿出1000亿元奖补资金,重点用于“僵尸企业”职工安置,

    “要坚持市场倒逼、企业主体、地方组织、中央支持,运用经济、法律、技术、环保、质量、安全等手段,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过剩产能。采取兼并重组、债务重组或破产清算等措施,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完善财政、金融等支持政策,中央财政安排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重点用于职工分流安置。”

  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周汉民分析,“去产能”是当前中国正在进行的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步,如政府工作报告所指出,可以通过兼并重组、债务重组等方式,度过经济寒冬,产业工人的去向也将是多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