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谈适应引领新常态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6-03-07 13:43:12|来源:国际在线|编辑:赵妍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柳青):本届“两会”,“供给侧改革”是当仁不让的首要热词。为什么要从供给侧发力进行结构性的改革?改革的过程中又将遇到哪些困难?国有企业如何去产能?农业如何进行供给侧改革?包括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在内的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就如何适应引领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与其养亏损的企业,不如养职工。再讲一遍,与其养亏损的企业,不如养职工。”

  在6日下午举行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记者会上,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在谈到目前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和遇到的困难时做出了上述回答。厉以宁表示,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讲,可以从需求方面发力,也可以从供给侧发力进行改革。在当前中国为什么强调从供给侧方面发力,进行结构性改革呢?厉以宁解释说,这主要是出于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中国经济正处在从工业化向后工业化转换时期,因为我们的GDP一半以上是第三产业的产值。这样看经济增长率下滑在全世界都是一样的,当你逐步要走向后工业化时,产值增长不会那么快。这还是次要的,最要紧的是中国现在要结构调整,结构调整中必然有一些过剩部门需要重组。但我们应该看到,2016年的趋势稳中有进、稳中看好。”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常振明表示,供给侧存在着结构性问题,在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中比较突出,比如在钢铁、建材、能源等行业供需不对称、产能过剩。国有企业面临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低生产成本的任务十分艰巨,这就需要继续推进国企改革。常振明表示,国企改革需要一定的时间:“国有企业改革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整体来看,每个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国有企业所处的历史不同,所处的行业不同,他们面对的外部竞争环境不同。比如中央企业和地方企业也不同,每个企业长期形成的商业模式也不同。所以,国有企业的改革一定要‘一司一策’,就是一个公司一个策略。去年国企的改制和重组的步伐在加快,南车北车、国家核电和中电投、中远和中海运、五矿和中冶等等12家央企正在重组合并,说明国有企业的改革正在按照日程稳步推进。”

  除了去产能和国企改革等问题,有关农业供给侧改革也是外界关注热点。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披露,中国去年进口的大豆相当于国产大豆的7倍,说明大豆品种是明显少了,玉米产量则在去年达到4400多亿斤,是五个粮食品种中产量最大的,但是玉米品种去年进口,再加上可以替代玉米的品种进口达到了880亿斤,加重了玉米品种供过于求的局面。陈锡文表示,这些现象说明,中国粮食的品种结构在供给方和需求方存在着明显的矛盾,粮食价格没有国际竞争力,这也盾凸显了农业进行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他认为,改革的重点应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努力追求粮食总供求的平衡,现在还有缺口,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农业,提高和稳定的粮食产能;第二,品种矛盾比较突出,所以要加强粮食品种结构的调整,让它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第三,即使总量和品种都平衡了,如果价格没有竞争力,国际市场粮食依然会进来。这个意义上来讲,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该更加注重科技创新,能够推出更优良的品种,降低它的生产成本、提高它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