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核安合作 增中美互信

2016-04-02 14:46:12|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编辑:邓晨曦

  3月31日至4月1日,第四届核安全峰会在美国华盛顿举行。本届峰会以“加强国际核安全体系”为主题,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应邀出席,是加强核领域全球治理的一次重要会议。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全会上作主旨发言,习近平主席还在会议期间开展峰会外交,同美国等国家的领导人进行了重要会晤。

  中方参加此次峰会,利于国际社会更好地开展合作,利于国际核安保体系的加强。鉴于国际社会日益严峻的反恐形势,中国将核安全当作长期事业,警钟长鸣、常抓不懈,绝不给核恐怖主义以攻击人类社会的任何空间。在核安全方面,现有的核电大国美国与快速发展的新兴核能大国中国正在形成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包括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生化武器的准入水平较低,历史上也曾出现极端组织自制化学武器伤害人类的事件。相比于生化武器,核武器的准入门槛明显较高,但并不意味恐怖主义就此畏难。最近比利时发生了恐怖袭击事件,就表明恐怖分子或许已在考虑攻击核电站以及核科技人员。

  鉴于核恐怖主义归属于非传统威胁这一分类,国际社会合作反恐可以实现互利共赢,因此迄今为止举行的四届核安全峰会均得到各国的重视。中国一贯高度关注核安全问题,无论从国内规制、能力建设还是国际合作方面,中国在国际社会都有着良好口碑。重要核材料“一克不少、一件不丢”,这是中国发展核事业60多年来,在核安全领域给世界交上的一份优异成绩单。对于四届峰会,中国一直给予高度重视,在多边合作与双边竞合之间始终采取负责任的选择。

  中国大力发展核能,既是经济发展所需,也利于世界的可持续发展。中国通过包括核安全峰会在内的一些合作机制参与到国际合作中来,这次峰会召开前夕,中国落成了国家核安保示范中心,这成为了中国参加并引领国际核安保合作的典范。

  在过去几年中,中美两国在核安全领域开展了卓越的合作。在上述示范中心的规划与建设中,两国共同投入,真正实现共建。可以说,中美在核安全和气候变化等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将成为两国发展合作伙伴关系的长久遗产。

  中美合作不仅体现在网络安全和气候变化这样的非传统安全领域,还表现在伊朗核问题这样的传统安全领域。当然,中美发展阶段不同,各自利益也存在诸多差异,双方各自的地区与世界作用定位也各不一致,因此存在分歧并不奇怪。关键是要加强沟通,聚焦合作,增进互信。

  3月31日,习近平主席出席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为出席第四届核安全峰会的各国领导人举行的宴会并发言。习近平主席在总结核安全合作的成果经验时,特别肯定了核安全国际合作机制的作用。在核安全领域需要合作机制,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方面亦然。中美曾经在对待气候变化以及伊核问题的具体方式上存在分歧,但经过对话磋商,最终中美两国开启了共赢模式。对于两国当前面对的海洋、网络、“萨德”等问题,双方也需要继续培育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