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各国不一样的祭扫习俗

2016-04-05 14:53:59|来源:光明网|编辑:王瑞芳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中国人扫墓踏青,祭奠逝去亲人,追悼先烈的日子。其实,除了中国以外,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都有类似“清明节”的节日。虽然形式各有不同,日期也不一样,但都是关于生命的节日。

  在美国并没有“清明节”,但有“国殇日”,也叫“阵亡将士纪念日”,来纪念为国捐躯的阵亡将士。每逢这一天,美国的现役军人和退役老兵都会前往墓园,特别是美国阿灵顿国家公墓,向烈士们献上花圈。而美国普通人并没有固定的日子来悼念亲人,他们到墓园扫墓的时候不会带上食品,而是简单地献上鲜花以寄托哀思。

  在我们的近邻日本,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是他们纪念祖先和逝去亲人的“盂兰盆节”。日本人对“盂兰盆节”非常重视,进行有组织的祭祀活动。其中不可缺少的是盂兰盆舞,在夜晚伴着鼓声,住在乡间的人们会围成圆圈,身着浴衣起舞,以这种方式祭奠先人、告慰亡灵、祈求风调雨顺,也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而在盂兰盆节接近尾声时,身着和服的女子会将点燃的灯笼放入河中,以寄托对先人的思念。

  如果你看过《007:幽灵党》,一定会对影片一开始盛大、热闹的街头游行和庆祝活动有些印象。其实,这是电影特意重现的墨西哥传统节日“亡灵节”的场景。按照墨西哥的风俗,11月1日是怀念故去孩子的“幼灵节”,而2日则是“成灵节”缅怀逝世的成年人。这一节日既与西方的万圣节有相似之处,又不完全相同,充满了浓郁的印第安和西班牙文化特色。

  人们在墓地通往村庄或小镇的路上撒上黄色的花瓣,让亡灵循着芬芳的小路归来。晚间,在家门口点上南瓜灯,为亡灵上门引路;扫墓时,摆着玉米羹、巧克力、面包、粽子、辣酱、南瓜、甜点等作为祭品。“亡灵节”的面包与平常食用的面包不同,不同形状有不同的含义。有的做成“人”形,有的“人”形不带“腿”,表示“鬼魂”;被叫做“罗斯凯特”的螺旋状面包,表示生命的轮回;做成千层饼形状并带有装饰的面包“奥哈尔德拉”,意在欢迎亡灵的归来。节日里,无分男女老幼,都可以戴着面具,穿上印着白骨的鬼怪衣服,在街上招摇过市,表示亡灵归来。

  作为世界上唯一以犹太人为主体民族的国家,以色列的扫墓习俗充满了犹太民俗的特点。还记得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结尾处,被辛德勒先生救助的犹太人在他的墓碑上放上许多石头的场景吗?在犹太人的祭奠中,石头代表永恒,而鲜花和字条、照片则分别表示安慰以及哀思,所以在他们的墓园中总会看到许多石头、鲜花和字条。犹太人的“清明节”在每年的5月左右,他们要连续纪念“大屠杀纪念日”、“死难烈士纪念日”和以色列的国家“独立日”。每当这些日子来临时,人们会手捧鲜花和蜡烛来到亲人墓前,在墓碑上摆上象征永恒的石头来表达内心的思念。

  俄罗斯也有类似中国清明节的节日,通常是在复活节之后的4月底到5月初。在俄语中,纪念死者的节日叫做“拉多尼察”,源于“降生”和“快乐”两个词,意思是让人们不要为失去亲人而悲伤,应该为他们能在另一个世界安息而欣慰。

  按照习俗,俄罗斯人会到墓地扫墓,在墓前供上绘有彩色图案的鸡蛋,据说可以保佑逝者安息,还会摆上甜乳渣饼、果子羹等食品,并在墓碑周围种上花草。祭奠结束后,全家人会在墓前简单聚餐,但饮酒时不能碰杯也不能说话。(高琳琳)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