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大山深处的高铁"轨道医生"

2017-01-24 14:33:07  |  来源:国际在线  |  编辑:杨磊

  图片默认标题

  图片默认标题

  一段中国高铁列车上硬币9分钟竖立不倒的视频曾在网络上引起热议,这短短的9分钟成为中国高铁最好的宣传片,让世界认识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当人们赞叹中国高铁飞速发展的时候,又有多少人知道有这样一群人,为了“硬币不倒”在大山深处默默辛劳着。

  图片默认标题

  深夜,位于山西省阳曲县境内的太行山深处,石家庄工务段东凌井车间的养路工人们背好设备,在海拔1270米的石太客专铁轨上忙碌着。石太客运专线是我国首批开通运营的山区有砟高速铁路,线路横跨太行山脉,自然环境复杂,海拔最低77米,最高1272米,东凌井保养点便位于最高点上。图为工人们将养护用的工具和设备放到轨道车上。

  图片默认标题

  每天深夜23点至次日凌晨5点是没有列车运行的,这段时间正是铁轨养路人检修铁路的“天窗时间”。由于保养线路长、山路难行,养路工人需要提前1个小时赶到维修作业点等候,利用天窗时间作业,并在天窗时间关闭前完成作业及时撤离。在天窗时间里,轨道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负责运送作业工人、机械和作业所需的材料。图为轨道车驶向作业地点。

  图片默认标题

  冬季线路上的气温会降至零下20度,穿再厚的衣服风一吹也都透了;夏季时40度的日夜温差让工人们一天内感受到夏冬两季。天气越恶劣,工作越繁重,“轨道医生”全年无休,为了确保旅客安全和舒适的出行而忙碌着。春运期间,室外气温零下10度,“轨道医生”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图片默认标题

  白天时会有动检车对铁轨进行检查,动检车每通过一段铁轨都会将车身状态记录并反馈给各工区,每次作业养路工都会拿着一张纸,记录当天作业的区域。

  图片默认标题

  抵达附近区域时,养路工会先通过光带找出线路上不符合要求的误差点,然后再通过仪器进行测量,确定调整的数值。

  图片默认标题

  铁轨整修时须精确到毫米级别。对于1毫米和3毫米误差的区别,坐在车厢里的乘客是感觉不到的。若将一枚硬币立在行驶中的高铁上,驶过1毫米误差的轨道时可能不会晃动,而驶过3毫米误差的轨道时就会倒下。养路工在对轨道进行调整时,要将整段轨道误差调整到1毫米。

  图片默认标题

  确定需要调整的轨道,工人先用设备拆除钢轨和枕木之间的连接件,然后用压机将轨道顶起后,通过调整轨道与枕木间的胶垫或垫片来实现轨道平顺。图为工人正在拆除钢轨和枕木间的连接件。

  图片默认标题

  图为工人正在调整轨道和枕木间的胶垫,从而使轨道平顺。

  图片默认标题

  为了便于分开薄至1毫米的垫片,养路工人要在零下20度的环境下进行徒手操作。

  图片默认标题

  图为养路工人正在对轨道进行调整。

  图片默认标题

  图为养路工人正在用检测仪器测量轨道。

  图片默认标题

  一组养路工的工作是消除4.5公里长轨道上的五处冻害引起的线路不平顺,而这4.5公里需要养路工们推着工具步行前进。

  图片默认标题

  石太客运专线开通8年,如此艰苦的环境下没有工人离开,当初首批来到东凌井车间的16名职工现在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他们说会在这里一直干到退休。

  图片默认标题

  稍作休整,工人们向下一处整修点进发,放在铁轨上的轨温计显示此时铁轨的温度为零下15度。

  图片默认标题

  昼伏夜出的养路工早已习惯了繁星的陪伴,这些人大多是异地通勤职工,平日里半个月不回家是常事。春运期间,为了保证列车顺畅运行让回家过年变成了一种奢望,除夕夜还要有一半职工坚守岗位。坚守的职工吃完一顿饺子,看不到春晚的倒计时就要上线工作。当千家万户阖家团圆时,他们依旧守在冰冷的铁轨旁忙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