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不能少】中国“精准扶贫”为世界减贫探索有效路径
2017-11-09 17:20:34  |  来源:国际在线  |  编辑:梁生文

  贫困现象和人类社会相伴而生。千百年来,世界各国为消除贫困进行了不懈努力,但贫困现象依然是社会发展的“肠梗阻”,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足寒伤心,民寒伤国。由于贫困所衍生出来的饥饿、疾病以及社会冲突在当今世界很多国家依然不鲜见。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作为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在消除贫困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在减贫理念、减贫组织、减贫长效机制的建立等方面,中国政府用坚定的信心、坚决的执行力、坚持不懈的努力,为世界各国的减贫积累了丰富经验,探索出了有效路径。

  首先,中国政府在对政府减贫方略的确立上做出了杰出贡献,为世界减贫事业贡献了卓有成效的减贫路径,这个路径即“精准扶贫”。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考察扶贫开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理念,这个理念的提出,不仅为中国的脱贫攻坚提供了一把“金钥匙”,而且也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对于贫困人口标准的确立、政府扶贫行动的实施,习近平总书记用“精准”二字完美定调。四年的实践也充分证明,精准定位、精准施策、精准扶持,脱贫攻坚就一定能取得决定性胜利——四年间,中国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

  其次,中国政府在政府财政专项扶贫和组织领导方面为世界各国减贫事业积累了有效经验和做法。四年间,“中国政府逐步完善国家扶贫资金投放结构,中央财政、扶贫信贷和以工代赈等扶贫资金集中帮扶国家重点贫困县,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和各中央部门有相应配套资金,并将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作为资金投放和项目覆盖的首要目标,实施集中连片整村推进。其他零星贫困乡村和农户由地方政府扶贫资金扶持。”

  在组织领导方面,中国各级政府均成立了专门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主体责任,建立了党政一把手扶贫工作责任制。

  此外,各级政府部门还通过选派“第一书记”的方式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保证扶贫攻坚措施精准落实到贫困村、贫困户。更值得一提的是,扶贫过程中,各级政府更加重视通过加强扶贫开发统计监测和扶贫资金审计,提高扶贫的精准性和资金使用效率。

  再次,中国政府在扶贫过程中确立了“扶贫先扶志、也要扶智”的具体做法,大力发展贫困地区的教育扶贫、医疗扶贫、社会保障扶贫,促进贫困地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上述三项扶贫措施,中国政府在四年间以踏石留印的顽强务实作风,极大地改善和促进了贫困地区的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比如各地对贫困地区困难群众子女教育费用的各种减免,比如对困难群众参加医保费用的免除以及报销比例的提高,还有对贫困人口社会保障兜底能力的加强,这些措施的“滴灌效应”正在各级政府的持续投入中,润物细无声地发挥着持续的扶贫效果。

  最后,中国政府在扶贫攻坚的实践中构建了全社会多渠道、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机制,并展现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的坚强决心,这既是对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和执政决心,也是对世界减贫事业的巨大贡献。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正在各个领域履行世界大国的责任和担当。同样,在世界减贫事业的征途上,中国也切实履行了责任,为世界各国的减贫事业积累了丰富经验,探索了有效路径。(王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