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争议到期许 “西安新政”不可忽视之“小”
建设大西安 要做好“小”文章
一段时间以来,西咸新区交由西安市代管,建设大西安,成了陕西的热门话题。这样的大手笔,体现了省委、省政府运筹帷幄的大智慧。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大西安,大的不仅仅是体量,更是格局。如何建设大西安,则需要掌舵者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全局把控能力。王永康强调,西咸新区是“大西安”新轴线、新中心、新形象的核心承载区,把西咸新区建成“大西安”的“大特区”,实现“新区事新区办,特区事特区办”。
1月23日至25日,王永康在西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提出,未来五年西安的三大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GDP过万亿,建好国家中心城市。
那么,目标如何实现?永康书记的破局之策是:构建“三中心二高地一枢纽”。即做强西部经济中心、丝路科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丝路文化高地、内陆开放高地、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并扎实抓好九项重点任务。
在抓“大”的同时,切不可忽视“小”的存在,实现大目标,当从一个个小目标开始。于群众而言,有工作,有住房,孩子有学上,生病有钱看,事有地方办,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凡此种种,便是他们的小目标。群众也许并不关心“大西安”究竟是什么,但生活更美好,幸福指数更高,获得感更多,才是他们最实实在在的期许。
主动融入国家战略 合心聚力追赶超越
1月22日至25日,中国共产党西安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召开。(供图 西安市委宣传部新闻处)
在西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王永康说:“今后五年不是四平八稳、轻轻松松的五年,而是加速快跑、辛辛苦苦的五年。全市上下要横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同唱一首歌,以苦干实干拼搏干的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开足马力加快干,在这场追赶超越的竞赛中,跑出加速度,干出好成绩,让生活和工作在大西安的每一个人,都有获得感、幸福感和自豪感。”
这不是一句革命式口号,而是振聋发聩的最强音。
作为陕西经济的“带头大哥”、“一带一路”建设当之无愧的排头兵,西安的历史地位与战略地位举足轻重。据守如此要地,而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宝通曾撰文称,相较于重庆、成都、武汉、郑州等周边城市,西安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2月9日,西安市举行第二期“追赶超越擂台赛”,永康书记聚焦招商引资,强调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放在重要地位来抓,新城区、雁塔区、国际港务区等10位区县、开发区主要负责人上台打擂,立下招商“军令状”。
王永康曾公开提醒各区县、开发区“一把手”:“千万不要在最好的岗位上打瞌睡。”于一个人而言如此,于一个市而言,更是如此。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西安惟有抓住机遇,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把劲儿往一处使,心往一起聚,真抓实干、马上就办,才能向着同一个目标追赶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