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滚动>>正文

杨振宁回归中国国籍是水到渠成 远非“回国养老”

2017-02-22 23:15:22|来源:国际在线|编辑:杨玉国

  杨振宁 资料图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易成晨 实习生 陈中山):现年94岁的杨振宁放弃美国国籍加入中国籍正掀起一波舆论热议,中科院更是为了他而专门制定了一个条例,开历史先河的直接将其外籍院士的身份转为中科院院士。一直以来,杨振宁背负着“不爱国”的指责,又因为与翁帆的结合而长期被非议。这位具有极高学术造诣的科学家回归故土遭到“千夫所指”,合理吗?

  留美经历造就大师

  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1942年毕业于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1945年考取公费留学赴美,1949年他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并开始同李政道进行了一段长达十多年富有成果的合作。期间,二人因为发现了宇称不守恒原理而获得了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奖,成为有史以来首次获得诺奖的华人之一。获奖7年、赴美19年后的1964年,他加入了美国籍,这也成为他备受诟病的问题。尤其当他被与昔日同窗邓稼先的选择做对比时,更招致负面评价。

  杨振宁在美国期间获得的科研造诣之高受到整个学术界公认,尤其是宇称不守恒原理和杨-米尔斯理论。众多业界人士评价,论学术地位,杨振宁在爱因斯坦逝世后可谓数一数二。而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也在于此——他的学术方向相对“务虚”。有观点认为,由于研究方向的不同,相比邓稼先的回国抉择,杨振宁留美实际上使得他具备了更好的科研环境,这一点他本人也在国内一所大学的演讲中提到。前者研究的核物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有很强的实际需求,而后者的理论则阳春白雪,在五六十年代国家基本无力发展这些毫无应用的基础研究。

  反哺中国力推清华

  也正是他在美国获得的重大成就,才使其后期在促进中国的物理研究水平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中美关系解冻之后杨振宁即通过各种方式帮助中国科研发展,比如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发起成立“与中国学术交流委员会”,资助中国学者去该校进修;推动成立了南开数学所理论物理研究室;促成了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等奖项的设立以促进中国在更广泛的科教领域的发展;推动创办了北京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吸引高水平的中青年学者从事前沿研究;聘请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到清华工作;为清华筹款;以清华名义发表学术论文等等,大幅推进了中国相关领域研究向世界前沿靠近。

  清华大学前校长顾秉林曾对杨振宁作出高度评价称,“杨先生是我国科学工作者的一面旗帜”。他任校长时杨振宁推荐了著名计算机专家姚期智来清华任教,为后来清华引进大量高端人才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还把在清华的工资都捐了出来,用于引进人才和培养学生。”

  清华大学前校长陈吉宁也曾指出,在杨振宁推动下成立的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不仅在学术前沿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对清华大学的办学理念和管理体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朱邦芬在一篇文章里评价说,“受‘杨翁恋’和各种媒体的影响,外界对他的误解比较多”,“杨先生早年身处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年代,对‘救亡图存’有很多刻骨铭心的体会。他经历了旧中国、新中国和改革开放以来这三个时代,对中国有发自内心的热爱。”

  2003年,杨振宁回国定居清华,并把他居住的小院取名“归根居”。他在90岁的年纪时仍在为清华本科生上课。

  老夫少妻议论纷纷

  2004年底,第一任妻子杜致礼(杜聿明的女儿)去世一年后,时年82岁的杨振宁与28岁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系硕士翁帆结婚,54岁年龄差的婚姻使他从此背上了另一个负面符号,成为人们调侃批评的对象。

  如今多数对杨振宁持反对态度者都不免大肆谈论这一问题,甚至于仅凭这一点而完全将其否定。

  “杨振宁是科学界人士,他的主业在于科研,而非娱乐明星。”“双方自愿的合法夫妻,有什么好指责的?”“个人私生活是自由选择,以此为攻击点而抹黑整个人未免不合适。”这样的网友评论或许代表了一种理性的声音。

  纵观杨振宁95年的生命历程里,他并没有做过对不住祖国的事情,反而以曲线的方式为中国做出了诸多不可替代的贡献。重新成为中国公民更应该是一种自然而然和水到渠成,而远非“回国养老”。可以预见,余下的时光,他还将为祖国继续发光发热。

标签: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