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滚动>>正文

中国法院司法改革白皮书发布 过去三年司改成效受瞩目

2017-02-27 16:42:59|来源:国际在线|编辑:李邵鹏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吴倩):最高人民法院27日发布中国法院司法改革白皮书,全面梳理近年来法院在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强化人权司法保障、完善司法责任制、深化司法公开等方面推进的改革举措和取得的成效。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少平表示,目前,法院司法改革主要领域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已经基本搭建完成,实现了新一轮司法改革的阶段性目标。

  司法责任制改革是当前司法改革的“牛鼻子”。为践行“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司法要求,全国法院进行了以法官员额制为基础,以审判权力运行机制改革和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为核心的司法责任制改革。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少平说,司法责任制改革给法院工作带来了新气象,“一是改变了过去院庭长批案不审案的情况,各地均明确了院庭长入额后的办案指标,院庭长不仅要带头办案,还要主动办重大、疑难、复杂案件。二是通过科学分工、有效协作,减轻法官非审判事务,法官人均结案数较改革前明显提升。三是改变了过去层层审批的模式,大大提升了审判效率,审判周期较改革前缩短。四是逐步向全过程的信息化审判管理监督机制转变,专业法官会议、审判委员会在统一法律适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当前,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矛盾纠纷风险不断增多,法院受理的案件数呈攀升态势。统计显示,2016年全国法院受理的案件超过2300万件,同比增长18%。而在全国超过8成完成员额法官选任的法院中,入额法官数只有105000多名。李少平表示,面对案多人少的严峻矛盾,法院着力补机制短板,促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全国法院共设置2338个诉调对接中心,通过诉前、审前、审判程序分流,推动实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我们通过科技手段和科学管理提升效率,积极推动适用电子方式送达和电子督促程序,推广电子卷宗移送,探索开展在线调解和网上开庭,将智能语音识别技术引入庭审记录。截至2016年底,全国法院建立特邀调解组织近2万个,吸纳特邀调解员6万多人,调解成功53.8万件。”

  过去三年来,全国法院依法纠正重大冤假错案共34件54人。其中包括广受关注的内蒙古呼格吉勒图案、河北聂树斌案、海南陈满案等。各级法院还依法宣告3700多名被告人无罪,依法保障了无罪者不受追究。在落实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中,法院坚决贯彻罪刑法定、疑罪从无、证据裁判等诉讼原则,推进庭审实质化,从源头上防范刑讯逼供、非法取证等违法行为。李少平表示,目前,最高法正抓紧研究制定健全发现和纠正刑事冤假错案机制的指导意见,切实防范冤假错案的产生。

  与此同时,在司法救助机制改革、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改革、家事审判改革以及产权司法保护等方面,法院三年来的改革成效也逐步显现。最高人民法院司改办主任胡仕浩表示,未来法院还将推出更多落实司法为民的改革创新举措,“一是加强对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总结、评估、督察,对于立案的登记制标准要建立全国统一标准,明确法定不予立案的情形。二是完善诉讼服务中心的建设,特别是网上诉讼服务平台,完善网上立案规则。三是加大对困难群众司法救助力度,推进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社会救助的有机衔接。四是加大对虚假诉讼、恶意诉讼、无理缠诉行为的惩治力度。五是完善产权保护机制,依法甄别、纠正一批历史形成的涉产权的冤假错案。”

  目前,全国法院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及庭审公开等平台均已投入运行,一审裁判文书全面纳入公开范围,已公开裁判文书超过2600万篇。今年,全国法院将推进电子卷宗录入、庭审语音识别系统与办公办案平台融合共享,力争年底实现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和深度应用。

标签: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