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滚动>>正文

“大发渠”的新征程(图)

2017-04-19 13:21:07|来源:国际在线|编辑:王瑞芳

当地农村风貌。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王洹星、李俊):在中国西部贵州遵义的深山里,“大发渠”远近闻名。20多年来,这条开凿在绝壁上万米水渠灌溉着昔日干渴的土地,也滋养着沿线村民。如今,这条历时36年修成的水渠,再次承载着当地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踏上了新的征程。

  每天,家住在遵义市播州区团结村的唐恩举最高兴的事,就是照顾家里的牛。对于这位在大山里土生土长的普实农民来说,牛是改变一家人生活的希望。他说:“我喂了十来头牛,慢慢规模还要扩大、修圈。” 现在,养牛每年可以为唐恩举带来七八万人民币的收入,而在二十多年前,他们全家一年的收入还不到三千块,改变的关键是因为有了水。唐恩举说:“以前喂牛喂得少,没有水吃。‘大发渠’修好了之后,人、牛都有水吃。”

种植油菜花的当地农户。

  水来自于10公里之外的山里,而将水引到团结村全靠在悬崖上凿出的“大发渠”。这条被老百姓用修渠带头人黄大发的名字命名的水渠,不仅给严重缺水的团结村带来了水,也给当地百姓带来了改变命运的希望。从23到59岁,黄大发将自己最美好的时光都用在修渠上,这一切的初衷只是为了让村民能吃上白米饭。   

  唐恩举说:“以前没修水之前我们两个村242亩半田(约16公顷)只收六万斤稻谷,这个水一过来以后当年我们的田全部灌溉。”

  有了水,作为团结村负责人的黄大发又带领村民将坡地改梯田,水稻的种植面积达到了50公顷,产量也从每年3万公斤猛增到40万公斤。村民们终于吃上了白米饭。

  有了水就有了希望,村民们依靠“大发渠”引来的水,搞起了特色种植和养殖。像唐恩举一样,如今,团结村家家户户都搞起了养殖业,有的养猪、有的养羊或者养牛。近几年,团结村又修整出40多公顷土地来种植柚子。村民徐国树承包了其中的0.8公顷土地,他觉得种柚子是个不错的出路。

当地村民的安置房。

  徐国树说:“之前直接不敢想,种柚子、养羊、养牛都不敢想,因为没水。现在650亩全部是种植基地,老百姓种苗不出钱,管理由政府补贴。”

  由于有水和当地政府优惠政策双重保障,徐国树自己估计,种柚子一年可以为他带来10万人民币的收入。

  如今,“大发渠”的名气越来越大,很多人想亲眼来看看这个当代“奇迹”,当地也正在准备开发乡村旅游。团结村,这个原本默默无闻,深藏大山的中国普通村庄,正在因为当年的坚持和艰辛付出而不断获得回报。年轻的“大发渠”也在新的时代,开启了新的征程。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