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正文

摄影师天安门拍照38年:寻千张未取走的游客照片主人(组图)

2017-05-23 14:02:22|来源:澎湃新闻网|编辑:韩宇辰

  来自南方农村的男人,来北京时,为了在天安门前合照,专程从老家带了一套蓑衣穿着照相。本文图片均来自 澎湃新闻记者 李延兵 翻拍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些人可能一辈子只来北京天安门拍过一次照片,而我就是给他们拍照的摄影师傅之一,目前为止老师傅就剩下我一个了。”高源是北京天安门前拍照服务点的一位摄影师,从1979年开始,他就在天安门广场国旗杆西侧的一个摊位上,给来往的游客和天安门拍照留念。

  38年来,高源在天安门广场拍了几十万张照片,对于他来说,每张照片对游客显得很重要。因为游客地址写错,或游客没等照片洗出来就离开等原因,有一千多张旧照片一直在他手里,没能送至游客手中,这成了他退休前的一块心病。

  5月22日,高源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近两年,他发现手上还有很多游客没有取走的照片,有些照片可能意义很大,如果丢了很可惜,他希望能找到这些老游客,把照片归还,如果游客还想来北京,他免费再给他们拍一张留念。

  与天安门照相结缘

  1979年10月,17岁的高源高中毕业后,被分配到由北京西城区服务公司成立的“南长街天安门照相服务部”,高源顺其自然地成为了照相服务部首批成员之一。

  “当时相机是特别稀罕的,由于母亲在西城区服务公司照相馆工作,我就有更多机会接触到相机,没上班之前就知道怎么拍照了,因为心里喜欢照相,所以现在一直坚持在天安门拍照。”高源告诉澎湃新闻。

  高源说,80年代初,在天安门前拍照被视为“铁饭碗”,照相馆属于国营,又由于长期在室外工作,工作人员有室外补助和交通费补贴。上班时间较灵活,干两天歇一天。拍照的人流量十分大,所以收益也很好。

  “那个时候,工做特别忙,每天到天安门拍照的人很多,有时候下班骑自行车我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骑着骑着才感觉不对劲,已经下班了。”高源笑着说。

  为了展示那个时候人们在天安门前拍照的情形,高源拿出一张拍摄于1985年冬季的照片。从照片中可以看到,天安门广场正下大雪,但不妨碍人们排队照片,人们裹着棉衣和帽子,排成了一列列长队在大雪中排队等候。高源说,那时候即使是天寒地冻,也挡不住人们排队等候三十多分钟的热情。

  高源告诉澎湃新闻,那个年代,人们只拍一张照片,可能一辈子只来过天安门一次,如果这些照片没有送到游客手上,他感到很可惜。

  照片里的故事

  走进高源家里可以看到,他珍藏了一千余张老照片,时间可追溯到1980年代初。

  高源回忆,刚开始拍照都是由返聘的老师傅手把手地教导,拍照时,在地上画一个脚印,游客排好队挨个站在脚印上,固定视角后进行拍照。

  高源说:“在天安门前拍照,对天安门向往的那颗心,每个人都有,不同年代不同的人都不一样。”

  高源告诉澎湃新闻,很多人参加升国旗仪式,天没亮就早早排队,光线很差,有时遇上雾霾天和雨雪天,拍照效果不好,但很多人依然坚持在天安门前留念。

  高源出示了一张照片,照片里一个穿着蓑衣的男人站在天安门前,对着镜头拘谨地笑。高源说,照片里的人来自南方农村,来北京时,为了在天安门前合照,专程从老家带了一套蓑衣穿着照相。

  高源说,像这位农民一样,千里迢迢带着纪念物,在天安门前“圆梦”的人不在少数。

  看着一张老夫妻在天安门前照相的相片,高源说,为纪念结婚50年,来自云南的老夫妻手捧老式结婚证在天安门前照片,高源为他们记录下了这一刻。

  还有一张手捧人物照片在天安门前合影的照片。高源说,照片里的男子抱着父亲的遗像来到了天安门,请高源为他拍一张照片,目的是满足父亲生前来天安门前转一转的遗愿。

  高源说,类似的事情很多,38年间,他每年都会遇到,有些人甚至直接抱着家人的骨灰盒来天安门合照。

  给他印象最深的,是一个流浪汉。一流浪汉穿着破破烂烂,头发凌乱,经常骑自行车,手拿一沓零钱,走到高源跟前叫他拍照。拍照时,还会递给高源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某年某月某日”,拿到照片后,就用胶布把日期贴在照片后面。

  在高源收藏的一千余张照片中,也有一些高源和摄影工作人员在天安门前的合影,他们自己隔一段时间就拍一次留作纪念。高源说,自己在天安门待了38年,年纪大了,拍照越来越有纪念意义。

  对于高源来说,在天安门前留影的每张照片,对游客都是意义深远的,他觉得很有必要把这些照片还给游客。

  

标签: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