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滚动>>正文

中国央行副行长:将全力引领金融机构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

2017-06-03 16:39:15|来源:国际在线|编辑:邓晨曦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肖中仁):为期两天的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3日在北京开幕。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论坛上强调,中国央行将维护流动性的基本稳定,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总需求管理,全力引领金融机构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已经十年,其影响超出各方预期。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表示,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大规模长期使用,是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政策实践的鲜明特征。他认为,非常规货币政策在提升实体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以及推动通胀回升方面远远不及预期。

  陈雨露说:“本轮危机以来,经济复苏进展迟缓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发达经济体把货币政策用到极致,而基础性的结构性改革始终进展不大。事实上,危机后越早进行结构性改革的经济体,其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弹性和韧性也就越大,经济复苏进程也就越快,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就越高。”

  在此背景下,结构性改革在政策工具箱的重要性日益突显。陈雨露说,对于中国央行来说,就是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维护流动性的基本稳定,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总需求管理。

  陈雨露说:“调节好货币闸门,维护流动性的基本稳定,努力做到货币(政策)既不松也不紧,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中的总需求管理,为结构性改革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与此同时,全力引领金融机构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

  据陈雨露透露,未来中国央行将加大对先进制造业和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稳步开展法制化、市场化的债转股;促进直接融资发展,缩短融资链条,降低融资成本,积极助力结构性改革。

  陈雨露说:“希望我们的实体企业能够立足自身的主业,纠正偏离主业,盲目涉足金融业,加大产品和技术创新力度,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对金融资源的吸引力和承载力。”

  据透露,下一步,中国央行将在把外汇的流动性和跨境资本流动纳入宏观审慎管理范畴的基础上,加快宏观审慎管理工具开发,以及政策协调等问题的理论研究,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同时,还将加快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提高设施的技术水平和稳健性,打造统一共享的金融业综合统计信息体系,确保国家金融安全。

标签: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