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别行政区同龄人眼中的祖国与未来

2017-06-16 21:58:09|来源:国际在线|编辑:杨玉国

图片默认标题

  特区同龄人眼中的祖国与未来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专访特别行政区同龄人孙乐欣

  【编者按】孙乐欣现在香港大学念中文和翻译专业二年级。1997年出生的她是地地道道的“特别行政区同龄人”。她在2016年曾经到北京故宫博物院实习,这使得她在香港土生土长的生活求学经历之外、又对祖国内地有了更加深刻、切身的体认。这篇专访期望能够透过一位香港年轻人、也是特区同龄人的视角,瞥见香港下一代对祖国、对未来的看法。

  记者:您是1997年出生,这个特殊年份的生日会给您带来特殊的感觉吗?

  孙乐欣:我是1997年5月20日出生在香港。我们知道,那是回归的那一年,香港有一个叫做“九七宝宝”的关注计划,每年都会追踪我们的身心发展状况。香港特区政府也会关注这件事情。那一年回归,也是我妈我爸来香港满十年后生下我,对我来说特别有意义,1997年更是很有纪念意义的一年。

  记者:您在故宫做过实习,能不能说一下当时在北京的工作经历?

  孙乐欣:北京故宫博物院经常和外国的博物馆合作,举办一些展览;或者外国博物馆借一些展品给故宫博物院去展出。这就涉及双方电邮的来往。我在故宫博物院外事处做一些翻译的工作,将外方的英文来信翻译成中文;或者故宫博物院的同事写完中文信件再交给我,我翻译成英文再传给外国博物馆。

  其实成行之前,我比较过不同的实习团。故宫博物院实习机会的最大优点在于,因为属于文博机构,它和当地文化部门有很多合作,会举办文化活动,比如参观电影文化馆、看京剧,所以我觉得这个机会能让我大开眼界。

  记者:您对北京的印象如何?

  孙乐欣:北京给我的感受是,那不仅是一个经济很发达的大城市,还是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大城市。我去故宫博物院,看到很多展览,也参观过不同的景点。这些地方都充满了中国特色的人文气息,与我过往的想象有点不同,使我更加惊喜。

  记者:您对内地的总体感觉如何?

  孙乐欣:我觉得内地很多人都很热情。比如我在故宫博物院,很多同事都很愿意帮助我。我翻译一个信件,同事就会稍后发给我一个修正本,就是一个更好的版本,告诉我如何把哪个地方翻译得更好。他们都很热情。我妈是潮州人,我去潮州的时候,我妈的老乡都很热情地招待我们,所以我觉得内地是一个很热情、很好客的地方。

  记者:您觉得您身边的同龄香港人处于一个什么状况?有何优缺点?

  孙乐欣:优点来说,语文能力很强、学习能力很强,学新的事物很快就能上手,给一些指引就能把事情做得很好。缺点是欠缺一些明确的目标。我是比较少数的、在大学一年级就去实习的人。

  记者:那您会给同龄人什么意见建议?

  孙乐欣:我觉得我们不能把目光放得太短,不能太短视,要看长远一点,要想我们要去哪里、学些什么,不光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更是文化上的交流、人际的沟通,比如说学习如何和同事相处。要给自己一个机会去内地或者其它地方学习一下,回过头来再比较一下香港。我觉得就不要局限自己在什么地方工作,喜欢的工作就要去做。

  比如具体到我自己,我也在学习之余参加一些实际项目,比如今年要参与一个香港的项目“〇碳天地”,是涉及Smart City的一个展览,因为故宫给我的感觉很好,所以我也想参与做一个展览。未来我也想往这方面发展。

  记者:您觉得您会看到未来的香港是什么样的未来?

  孙乐欣:我觉得香港能有很多方面的发展,并不局限于经济,而在科技文化上面也能有所发展,更都可以借鉴内地。像故宫就和很多外国的博物馆有合作,我觉得香港也可以和内地或者其它地方的各方面产业有更紧密的合作。

  记者:以您的工作经历,您如何建议香港年轻人学历史?

  孙乐欣:其实我们香港中学的初中三年,是有学习中国历史的课程。我对中国历史就有一定的认识。当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兴趣,但我觉得应该去了解一下历史,毕竟中国是我们出生的地方。大家可以透过不同的活动,比如像我这样去实习团,或者去相关地方工作工作,来体验一下。

  故宫的体验对我很有帮助,在参观展览或工作环境里也给了我很多感触。印象最深的是一个青花瓷,其实它当时是碎掉了,很碎的那种……要花很多时间,我听说工作人员用了八年时间,才把那一个碎掉的小碟子拼凑成一个完整的碟子,感觉他们真的是很珍惜祖国的历史。我们也要有一种这样的感觉。一个国家的历史对于一个国家的价值其实是非常重要的。

标签: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