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人权篇】贵州惠水“六月六”系列活动彰显少数民族非遗魅力

2017-06-30 16:02:57|来源:国际在线|编辑:赵妍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王觉眠):位于中国西南的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山水秀丽,自古以来就是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如今这里生活着17个少数民族,以布依族和苗族为主。今年6月29日恰逢农历“六月六”,是当地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同时也是展示惠水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大舞台。

  要问一位布依族人为什么要庆祝“六月六”,他会为你讲上半天的民族起源。原来,布依族人认为“六月六”是他们始祖盘古去世的日子,所以要在这一天祭神祭祖,后来演变发展为唱山歌和赶集。民俗学家认为,“六月六”是当地人在秋收前的一次休息,人们在这个时候举办庆祝活动,亲友走动,结伴游玩,是个“社交季”。在今年“六月六”惠水县举办了“好花红进京60周年”黔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活动,在演出中可以听到那首在当地流传甚广、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好花红》。

  惠水县文化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煜介绍说,2006年惠水对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普查,确定了5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当地少数民族能歌善舞和善于印染的特点,比如布依族《粑棒舞》、布依族吹打乐、土布扎染手工技艺等等,其中布依族民歌《好花红》调和布依族枫香印染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王煜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需要载体,传统节日“六月六”正是“好花红”调的载体:“非遗必须有一个载体,没有载体就无法去做,(老百姓)自发地把这个活动(“六月六”)传承下去了。我们政府对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也好,传统文化项目也好,非遗项目也好,都是高度重视的,也花了很多时间精力金钱来做这件事情(传承非遗)。”

  王煜介绍说,对于省级以上的非遗项目,当地政府制定了长期的保护发展规划,成立了传承和保护基地,“有了基地就有了根基”。为了让这些千百年来在百姓生活中凝练出来的艺术结晶不丧失它原本的味道,基地都设在它们的发源地,比如,《好花红》调的传承培训基地就设在好花红村。另外,还为县级、州级、省级和国家级传承人提供对外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到大城市去参加各种文化展示,从守住根本和加强交流两方面入手,让惠水县的非遗项目真正“活起来”,继续在民众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王煜说,“六月六”的展示展演收获满满人气,这就是老百姓打心眼里热爱《好花红》调的最好证明,“在我们惠水三月三、六月六、四月八这些少数民族的节日,我们政府会提出建议,辅助我们的老百姓和社会团体来开展各项活动,比如山歌赛、民歌赛、民歌展演,包括我们今天的好花红非遗的展示展演等一系列活动。现在在我们惠水好花红调这一块,是群众自发(唱),在平时,哪怕不是节日,赶上哪家办酒席,或者去赶集,(人们)都会自发唱起来。有一次,我带了两个歌手到好花红镇采集资料,走在路上就碰到了好花红村的两个歌手,两队人相遇了就对歌,我在旁边不忍心打断他们,他们就一直这样你唱来我和去。从这个小片段就可以感受到了《好花红》调这个民歌在惠水的普及率是很高的。”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国家文化部的要求,王煜正在做另外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把《好花红》调数字化。她正在将以《好花红》调为母调的所有子调以视频、音频、文字、图片形式收集起来,最终输入到国家的非遗数据库里,让古老的曲调以便于传播的新形式继续存在下去。

  六月六演出结束后,很多民众还在石桥上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靠近一听原来他们是在用山歌"说话",好花红调已经浸入他们的骨血之中,说话便是唱歌。当地朋友介绍说,这里的民族婚丧嫁娶都有歌声相伴,喜忧皆自歌声出。

  青山绿水,民风淳朴,多个民族共居于此,他们分享彼此的节日,享受来自同一片土地的馈赠,他们的文化也交融在一起,呈现出独特的魅力,王煜对记者说:“惠水有17个世居的少数民族,以布依族和苗族居多,这两个民族热情好客,民风淳朴,而且历史悠久,所以民族文化传承基本没有断代,我们可以往上追根溯源。今天你们(在“六月六”)听到了布依鼓歌和苗族鼓歌,民族的性格就体现在这些方面,所以他们能够千百年来和睦地在这片土地上生活。”

标签: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