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三年后再访德国 中德关系成为互利共赢的典范

2017-07-05 18:17:24|来源:国际在线|编辑:靳松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黎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当地时间4日傍晚抵达柏林,开始对德国进行国事访问。习近平表示,期待同德国领导人一道,为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发展明确新目标、规划新方向,推动中德关系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中德1972年10月11日建交。近年来,两国高层互访频繁,双边关系发展水平不断提升。2004年5月,双方宣布建立具有全球责任的伙伴关系,并建立两国总理年度会晤机制。2014年3月中德关系进一步提升为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倪月菊认为,中德两国作为世界重要经济体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共同担负着重要的责任,这正是2014年中德建立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的初衷。

  随着两国高层的定期互访,双方的政治互信不断加强,中德经贸合作也随之更加深入。倪月菊说,目前,中德两国的政治和经济关系都进入了“蜜月期”。此次习近平主席访问德国,是他时隔三年再度对德国进行国事访问,这在中国外交实践中不多见,充分体现了中国对德国和中德关系的高度重视。

  在对德国进行国事访问之际,习近平主席在德国主流媒体发表题为《为了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的署名文章。文章说,中德务实合作不仅在中欧关系中发挥着重要引领作用,也成为全球最重要经济体开展互利共赢合作的典范。

  中国人民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王义桅说,中德合作之所以被称为典范,是因为两国的互补性特别强,德国是中国在欧洲最重要的贸易国,占中国对欧盟贸易的三分之一,德国也是对中国转移技术最多的发达国家,两国都不断把各自国内的改革进程加以对接,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也学习借鉴了德国的经验,两国也都是贸易顺差大国、外汇储备大国,国际上都支持全球化,都反对单边主义。

  倪月菊表示,习近平主席所说的中德关系的新目标和新方向,一是在全球治理领域加强合作,发挥引领作用。二是以“一带一路”为平台,探索第三方市场合作的路径和模式。三是进一步加强经济合作,助力中国转型升级。

  王义桅对国际在线记者表示,欧洲指望德国,而中国在各个合作大国中,对德国也抱有特殊期待。德国的作用是美、日、俄都不可取代的。但两国之间也存在差异,德国强调高标准的全球化,跟我们想建设发展型的全球化是有所不同的。

  “默克尔如无意外,9月将赢得大选,第四次担任德国总理,习主席是有意和她共谋未来。”王义桅说。

  对于中德之前尚存的问题,倪月菊说,目前,中德经贸合作中面临的一个较大挑战还是贸易摩擦较多。特别是欧盟尚未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意味着今后在WTO框架下,中国还会遭遇来自欧盟的“双反调查”。 此外,双方在市场开放、知识产权、国有企业等问题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分歧,若不能妥善处理的话,未来两国在这些方面的争执依然会不断。“为了尽可能消除这些问题的影响,除了要在高层加强沟通外,还要加强民间交流,以增进中德交往的民意基础。”

标签: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