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滚动>>正文

【共舞长江经济带】昆明:立足本地优势 “小产业”里寻商机

2017-07-11 20:31:59|来源:人民网|编辑:靳松

人民网昆明7月11日电(记者贾兴鹏)7月的昆明,凉风习习,宛若初春。夜幕下的斗南花卉市场,人山花海,却是一片繁忙景象。“云南有约132万亩鲜花种植,总产值488亿元。”

谁料想,小小的鲜花,竟能迸发出如此大的商机。这是昆明产业发展的真实写照:依托本地特色,立足当地优势,从小产业里寻觅大商机。

日前,“共舞长江经济带——探访长江经济带区域协同生态发展之路”主题活动正在进行,人民网记者走进云南昆明,探寻这座“春城”的协同发展之道。

7月7日晚,昆明斗南花卉市场,摆满地的鲜花(人民网 贾兴鹏摄)

以花之名 打造中国西南的“鲜花港”

7月7日晚9时,虽已入夜,但对昆明斗南花卉市场里的商人们来说,生意才刚刚开始,3万多平方米的展厅内,有近万人在此交易鲜花。

“一束11支的卡罗拉玫瑰,在花店的售价可达100多元,但是在斗南花卉市场,一束20支的卡罗拉玫瑰却仅售40元。”

晚上8点开市,刚过去1小时,花商刘先生面前的400多包花已卖了三分之二。“每年能挣差不读20万元,” 刘先生告诉记者。

斗南花市距离昆明市区大概18公里,是亚洲最大的鲜花交易市场。作为一个24小时全天营业的鲜花交易市场,夜晚的斗南花市灯火通明,比白天更热闹。一到晚上,大束大束的鲜花就被运到这里,花农、小贩、花店老板和顾客就开始交易鲜花,熙熙攘攘、人声鼎沸。

香水百合、洋兰花、玫瑰、芍药……这些刚刚采摘的鲜花沾着泥土的芬芳,香气四溢。从楼上向下看,整个交易大厅里一排排绿色的鲜花枝叶整齐地排列,色彩各不相同的花朵夹在其中。

“斗南花市涨一元,全国鲜花涨三块”。斗南花市除了本地原产花卉外,热带蝴蝶兰、香石兰、勿忘我、非洲菊、满天星等许多异地的花草也在这里落户。因为鲜花产量巨大,所以鲜花价格也甚为便宜,在外省动辄几十块一束的鲜花,在这里大多是几块钱一束。

“2016年,我们鲜切花的交易额已达47.2亿元,共计60.7亿支。”云南斗南花卉产业集团总裁助理、昆明斗南国际花卉产业园区旅游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毛海鹏介绍。

全国鲜花看云南,云南鲜花看斗南。

毛海鹏表示,云南2016年有约130万亩鲜花种植地,其总产值逾488亿元,斗南作为中国最大的花卉交易市场,占有国内70%的市场份额,出口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连续20多年交易量、交易额、现金流、交易人次均位居全国第一。

此外,云南是少有的能与厄瓜多尔、肯尼亚等鲜花著名产地媲美的国内鲜花产地。而斗南花卉市场就属于典型的“产地型市场”,距离产地更近,鲜花也就更新鲜、更便宜。

据悉,斗南花卉市场白天以电子交易为主。斗南花卉电子交易中心引进了先进的荷兰降价式电脑拍卖系统,采用会员制组织和经营方式运作。供应商、购买商经申请认可后可成为交易中心会员,拍卖大厅设拍卖钟,上面显示种植者姓名、产品数量、产品品名。

拍卖师开始拍卖的同时,拍卖钟上的价格从高向低跳动,席位上的竞买者,看到满意的价格时,按下席位上的拍卖钟按钮,拍卖钟显示竞买者号码,计算机输入交易者资料和数据,一笔交易即可达成。

“鲜花被采摘离开土地时它的价格就开始下降,所以不能仅是买卖鲜切花,斗南花卉将为创业者和经营者提供商业培训、融合交易、供应链、信息、服务等资源,输出斗南商业模式,帮助广大花农卖好花。”

毛海鹏称,“斗南花卉”的身份今后会越来越多重,不仅是鲜切花供销市场,还将整合当地花田景观、人文历史、特色美食、湿地公园等方面的文化资源搞旅游,建设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型花卉小镇,将其打造为5A级国家旅游景区。”

据悉,以斗南国际花卉产业园为核心,种植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交易平台升级、物流、金融、会展旅游、科技研发和教育培训等涉及花卉一、二、三产业的相关业务已全面展开,三产融合发展的态势已经显现。

云南师范大学“马铃薯学院”研发可以生吃的马铃薯(紫色)(人民网 贾兴鹏摄)

“小土豆”焕发的大商机

云南师范大学,马铃薯科学研究院的试验地,一大片马铃薯花开得正旺。

去年9月,一条“云南师范大学将开设马铃薯学院”的消息火爆网络,网友纷纷表示“是不是要下设酸辣土豆丝系?”

“马铃薯学院准确称呼是马铃薯科学研究院”,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薯类作物研究所所长李灿辉告诉记者,研究院是云南师范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云南英茂集团三方合作共建、拥有独立建制的“产—学—研”一体化科研机构。

之所以“马铃薯学院”会在云南诞生,不仅仅是因为云南人爱吃土豆,而更是因为小小的土豆,影响着云南全省三分之一人口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

据悉,在云南94%以上的国土面积为山区和半山区,非常适于马铃薯种植;低纬高原的立体气候、濒临东南亚国家的区位优势及一年四季大规模的马铃薯生产,为马铃薯研究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更为关键的是,马铃薯是云南仅次于水稻和玉米的第三大主要粮食作物。在2020年我国粮食达500亿公斤的增产计划中,马铃薯即承担了250亿公斤的增产份额,充分说明了马铃薯对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的重要作用。

“马铃薯不仅是贫困山区人民的主要粮食和经济来源,也是实施精准扶贫所依赖的主要作物。”

据李灿辉介绍,马铃薯研究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至今已完成马铃薯育种资源创新、脱毒种薯生产技术体系、合作88等系列新品种选育、晚疫病和癌肿病综合防治研究等一系列成果,已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这推动了我省马铃薯研究、生产和产业的快速发展。”

据悉,马铃薯科学研究院正在酝酿一场名为“优薯计划”的“洋芋革命”,在将播种马铃薯的方式从块茎变革为种子的同时,将马铃薯的育种周期从10-15年缩短至2-3年。

李灿辉还向记者展示了几种学院的科研成果,其中一种叫做“合作88”的土豆白白胖胖的,最高亩产可达5.5吨,产值万余元,在云南的气候条件下,一年四季都可栽种。

“去年,我们在德宏州梁河县开展帮扶工作,组织了320亩土地种植“合作88”,取得了亩产值7000多元的好成绩,” 李灿辉如此表示。

原标题:【共舞长江经济带】昆明:立足本地优势 “小产业”里寻商机

标签:

为您推荐

新闻
娱乐
体育
军事
汽车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