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郑月娥:香港未来的经济表现还可以更好

2017-08-01 14:30:06|来源:国际在线|编辑:王涛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右)正在接受香港《紫荆》杂志记者采访(黄伟贤 摄)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右)正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黄伟贤 摄)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刘志敏):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新一届政府履新即将满月之际,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就“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本届政府的施政方向、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以及行政立法关系等问题接受了香港《紫荆》杂志记者黎知明、特约记者王苏专访。专访全文如下:

  《精诚团结 不辱使命 打好根基 着眼未来——专访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

  编者按: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新一届政府履新即将满月之际,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女士就“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本届政府的施政方向、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以及行政立法关系等问题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

  勿忘初心 落实“双负责”肩负四任务

  记者:您如何评价“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您觉得“一国两制”和基本法在香港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如何看待近年来香港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林郑月娥: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回顾过去20年,最重要的就是勿忘初心。当初提出“一国两制”这个创新的概念,目的就是为了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20年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一国两制”都达到了这个效果。我们经历过两次金融危机,一次是回归不久后的亚洲金融风暴,一次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啸,但我们都顺利处理,平安渡过危机。尽管经济表现不能算是令人兴奋,但经济一直保持稳定增长。总的来说,实现了当时设计“一国两制”的目的,保证了香港的繁荣和稳定。香港人的自由和权利受到基本法的保障,香港是全世界最自由的地方之一,无论是经济上的自由还是人民生活上的自由,表现都相当卓越。香港人有言论自由、集会自由,20年前甚至还没有现在这么多的游行示威,但香港仍然是全球最安全的城市之一。近年社会负面情绪蔓延,有人忘记了香港的优势。我在7月1日行政长官就职演辞里说到香港的成就时,列举了一些数字和评级,甚至还加了注脚,说明这些数字和评级的来源,绝对不是“卖花赞花香”,而是告诉大家,国际上是怎么看香港的。回归后的香港能取得这些成就,首先是因为国家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其次是香港直接受惠于国家在这20年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三是香港人有毅力有能力,不断创新,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下找到自己的定位。

  “一国两制”是一项开创性的事业,没有先例可循,在落实的过程中,自然会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一个国家中存在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存在两种不同的法律制度,出现一些矛盾,引发一些焦虑,都是可以理解的。

  我在就职演辞里面提到,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我是“双负责”的,要依照基本法的规定对中央人民政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负责。我担负着四个任务:一是坚定担当“一国两制”的执行者,确保“一国两制”不走样、不变形;二是担当基本法的维护者;三是担当香港法治的捍卫者;四是担当中央和香港特区之间关系发展的促进者。如果香港人对自己国家疏离,对内地人有隔阂、不满甚至产生争拗,行政长官是要负责的。香港社会近年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矛盾,这些看似简单并理所当然的任务对我的政治智能、调解能力和耐心包容是重大的考验。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2. 7月1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后,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会见新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图: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处)

  7月1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后,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会见新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图: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处)

  打好根基 认真落实和推动经济多元化发展

  记者:您未来五年的规划是什么?

  林郑月娥:着眼于香港更长远的未来,这五年必须要打好根基。回归20年来,香港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平均每年达到3.3%的增长率。有人将之与西方发达经济体比较,认为发达经济体进入经济低增长态势,我们能有这样的经济表现,并不算差。但是,不一样的是,我们有强大的祖国作为后盾,这是一个庞大的正在发展中的经济体,所以我认为香港的经济表现还可以更好。未来五年,香港除了继续巩固和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如金融业、物流航运业、旅游业、工商及专业服务外,还要认真落实和推动经济多元化发展。2008年金融海啸后,政府成立经济机遇委员会,着力推动六大优势产业发展,以促进本地产业多元化发展,但是这么多年来,仍有很大发展空间。对于六大优势产业中的创新科技产业和文化及创意产业,未来几年我会重点透过政策影响、资源投入、税务优惠去推动发展。

  从教育入手 助港青拥国家观念、世界视野、香港情怀

  记者:您对青年政策非常重视,有什么具体的考虑?

  林郑月娥:青年政策是我的施政重点。在行政长官选举期间,我相信我是唯一一个在政纲里用专门篇章论述青年政策的候选人。我把青年篇章放在最后,是因为它是最重要的内容。青年人除了受惠于教育、医疗、产业多元化、优质就业等政策外,我希望香港的青年人要有国家观念、世界视野,还要有香港情怀。我也希望青年人有更多参政议政的机会,对社会没有疏离感。要做到这些,就必须从教育入手,有了好的教育,就可以培养到好的人才。好的教育要有好的环境,好的环境就要有好的老师,36亿港元教育新资源拨款主要是投放在教师资源上。在青年人就业方面,我们除了透过经济多元化创造更多优质就业机会外,还可以帮助青年创业,成立青年发展基金或共享空间。至于置业方面,如果青年人想置业,恐怕不能实时满足,因为土地供应滞后,楼价高企,亦有很多轮候公屋等了很久的家庭。对于青年人的置业诉求,我希望在未来五年,透过开拓更多的土地,修订或重新定位政府资助出售的房屋,给他们一个希望:今天我虽然还买不起,但未来储多一些钱,即使楼市价格飙升,但仍有一些房源不会受到市场炒卖影响,我是买的起的。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3.  7月7日上午,解放军海军16舰编队停靠香港欢迎仪式在昂船洲军营举行。图为(左起)香港特区民政事务局局长刘江华、香港特区政务司司长张建宗、外交部驻港特派员谢锋、中联办主任张晓明、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解放军海军副司令员丁毅、南部战区副司令员常丁求、驻港部队司令员谭本宏、驻港部队政治委员岳世鑫及编队其他代表出席仪式(图: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处)

  7月7日上午,解放军海军16舰编队停靠香港欢迎仪式在昂船洲军营举行。图为(左起)香港特区民政事务局局长刘江华、香港特区政务司司长张建宗、外交部驻港特派员谢锋、中联办主任张晓明、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解放军海军副司令员丁毅、南部战区副司令员常丁求、驻港部队司令员谭本宏、驻港部队政治委员岳世鑫及编队其他代表出席仪式(图: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处)

  不只是联系人 “一带一路”和大湾区机遇无限 

  记者:“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等国家级战略,为香港发展带来机遇,您将如何带领新一届政府在现有基础上做好进一步对接和参与?

  林郑月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与“一带一路”倡议给香港带来了巨大机遇。两者略有不同。粤港澳大湾区的范围,就是大珠三角,联系从来都是很紧密的。香港有大量的企业投资在珠三角9市,大湾区并不是一个从无到有,需要开拓的经济区。现在要做的是如何让珠三角9市加港澳两个特区发挥湾区经济功能,然后再辐射到全国。粤港澳三地政府要认真研究和讨论各自的优势和长项,怎么实现互补?如何分工?7月1日在国家主席习近平见证下,粤港澳三地与国家发改委共同签署了推动大湾区建设的框架协议,未来两个月内会草拟具体的发展规划。发展规划将包括三地经济怎么进一步融合,自由贸易壁垒如何消除,三地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如何实现畅通无阻。未来涉及到三地的政策会有很多,其中一些需要得到中央支持,比如税务政策等。我们很荣幸,大湾区发展被提升到国家层面,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向外以整个大湾区而不是一个城市进行推广,比如在大湾区投资一个创新科技的项目,就会统筹考虑哪些部分在香港做,哪些部分在深圳做,哪些部分在佛山做,总之从一个项目的研发、推广、制造、保险,到法律仲裁都能在大湾区里实现。

  “一带一路”倡议则是一个向外的战略。尽管香港是一个外向型经济体,但多年来香港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内地。“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香港企业走出去拓展了很多机遇,我们也在扮演着联系人的角色。但香港不应该只满足于做联系人,我们在过程中还可以增值。我们可以扮演投资者的角色,在欧洲和澳洲,香港已经有很多投资。除了联系人和投资者,香港还可以充当营运者。香港有优良蓬勃的专业服务,这些专业经验完全可以出口,让香港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充当营运者。比如港铁公司在澳洲悉尼、瑞典斯德哥尔摩、英国伦敦都参与了铁路兴建或取得了铁路营运权,在内地的北京、杭州、深圳也有营运权,当然也可以去中东国家、东南亚国家做营运者。虽然香港企业会比较熟悉和适应大湾区,但“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机遇会更多,香港企业要慢慢习惯。政府会在外面做好牵头工作,我们在海外一共设立了12个经济贸易办事处,并计划再多设立5至6个,其中许多办事处都设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于香港企业进入到这些国家的市场能有很大的帮助。

  政府对粤港澳大湾区及“一带一路”两项重点工作的分工是很清晰的。我和3位司长,负责最高层次的统筹工作,具体工作则由两个决策局牵头进行。大湾区工作由政制及内地事务局牵头,该局负责统筹、协调及推动与内地更密切的联系和合作。“一带一路”工作则由商务及经济发展局牵头,从设立经济贸易办事处、自由贸易协议签署,到“一带一路”办公室都是商经局的范畴。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4. 7月2日,林郑月娥就任行政长官后第二日,即落区与市民会面(图: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处)

  7月2日,林郑月娥就任行政长官后第二日,即落区与市民会面(图: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处)

  团队施政 致力改善行政立法关系

  记者:特区政府新班子就任近一个月以来,政府运作良好,社会氛围总体和谐,市民对新班子充满信心。您作为行政长官,怎么评价施政首月新班子的表现?

  林郑月娥:我觉得新班子的表现还可以,虽然不能说是非常完美,但我认为是还可以。新班子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团队精神。我的班子没有很亮的人,而是一个团队。习近平主席会见我的班子时也表示,团队精神很重要。如果一个人不好,整个团队都不好;一个人好,整个团队就会都好。我对我的班子也是这样要求,有一些事情必须要一起去做。不久前中学文凭试发榜时,我跟他们说,我们每个人都要回到我们的母校去,去给中学生打气,这里表现的就是团队精神,这不是做秀。我们是整个政府都在关心青年人,不只是负责青年工作的官员,也不只是行政长官。新班子履新后第一个星期,我们开了一个集思会,希望尽早把我们的理念统一,把重点的工作说清楚。我对新班子要求很高,就是要落区,没有去过的地方都要下去了解。我们要让市民看到的是整个团队在施政,而不是一个人。

  记者:您在上任第五天即主动出席立法会答问大会,提出要致力改善行政立法关系,您认为良好的行政立法关系应该是怎样的?

  林郑月娥:我很尊重在基本法的保障下,立法机构对行政机构有限制的职能,比如对我们工作提出质询、审核我们的提案、通过拨款建议等。我不期望立法会与政府一直很对口,所有地方的政府与议会保持的都是一种既相互合作,又相互制衡的关系。

  我认为良好的行政立法关系是,首先要有一个理性讨论的空间,不能对人不对事,不能见人就骂;其次是要以香港市民的最大利益为依归。政府提出的建议,反对者总是会有批评的,我们要寻求的是最大公约数。政府会尽最大努力施政,但若动辄将问题泛政治化,将严重阻碍香港经济和社会发展。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5. 7月20日,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出席香港青年协会的“青年与特首逛书展”活动,与年轻人交流

  7月20日,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出席香港青年协会的“青年与特首逛书展”活动,与年轻人交流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6. 7月8日,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与新一届政府问责班子在礼宾府举行头脑风暴集思会。图为会后自拍

  7月8日,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与新一届政府问责班子在礼宾府举行头脑风暴集思会。图为会后自拍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7. 7月25日,香港特区政府召开记者会宣布,广深港高铁香港段西九龙站将实行“一地两检”通关程序。图为律政司司长袁国强(中)、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右)与保安局局长李家超在记者会上(图:新华社)

  7月25日,香港特区政府召开记者会宣布,广深港高铁香港段西九龙站将实行“一地两检”通关程序。图为律政司司长袁国强(中)、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右)与保安局局长李家超在记者会上(图:新华社)

标签: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