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内蒙古旅游业遍地开花带动人民致富

2017-08-02 13:52:39|来源:国际在线|编辑:梁生文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易成晨):文化旅游、风光旅游、乡村旅游……在内蒙古,旅游业与各地不同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显示出了不同的形态和特色,游客开了眼界、见了山水、玩得开心,而从事旅游业的当地人们则获得了可观的收入。遍地开花的旅游业发展保护了绿水青山,更让它们变成了金山银山。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为彰显,如期脱贫致富变得更加可期,群众们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了。

  文化之旅:去根河看唯一饲养 “圣诞老人坐骑”的鄂温克风情

  位于内蒙古东北部的根河市,是三少民族之一的鄂温克族世代生活的地方,这个以在森林中打猎为生的民族,随着2003年应政府号召放下猎枪走出森林一度陷入迷茫。但对旅游业的成功探索使得他们逐渐走出了困境,而且路越走越顺、越走越宽了。

  “全中国只有敖鲁古雅有这种奇特的驯鹿文化,1200多个驯鹿种群全部都在根河市,由鄂温克人饲养,”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副乡长于兰说。这种被视为“圣诞老人坐骑”的可爱动物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但现在仅有这一民族仍在饲养。驯鹿是鄂温克人的标签和另一半,现在他们在旅游业里开始大显神威,各地游客慕名而来,都想见见这一“精灵”。

  除了驯鹿习俗,萨满舞、桦树皮工艺是这里另外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治区级的则有14项,文化的唯一性成为了发展旅游业的天然优势。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图1

  在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一个景区,游客在投喂驯鹿。 易成晨 摄

  拥有50多只驯鹿的鄂温克人古革军,现在的生活相比过去远不止是天壤之别。早些年生活在森林中时条件异常艰苦,住的“撮罗子”是一种用兽皮搭成的帐篷,到了冬季山里奇冷无比,温度低至零下50度,围着火炉时“前胸是三亚,后背是西伯利亚”,林中更不可能有电和信号。 如今驯鹿养得红红火火,参加商业活动、上过电视台,一年收入高到“保密”。

  随着乡里旅游基础设施在2008到2010年完工,众多猎民都住进了由政府建设的具有浓郁敖乡风情的新房子,干净整齐、舒适漂亮,不少人开起了家庭游和工艺品店,谈到生活改变,都喜笑颜开。即便是需要在山上饲养驯鹿的猎民,现在也告别了“撮罗子”,住进了现代化的宿营车,有暖气,有太阳能,有冰箱电视,搬起家来也方便,相比过去舒适了很多。

  驯鹿和旅游业的红火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鄂温克人加入,一些80乃至90后也拾起了父辈们的传统。文化得到了传承,游客开阔了眼界,猎民增加了收入,实现了多赢,当地百姓的生活幸福指数和奔向幸福生活的劲头都非常高。

  风光之旅:去阿尔山看林海泡温泉

  地处大兴安岭脊中段的阿尔山市是国内知名的旅游城市,起伏的林海、湛蓝的天空以及丰富的温泉向世人散发出其独特的魅力,2016全年来这里的游客达到300.15万人次,实现了旅游收入38.52亿元。旅游业为群众生活带来了新的变化,其中白狼镇颇具代表性。

  白狼镇的成立时间并不长——随着1998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提出,一大批林业工人下岗,当地政府根据林业工人的实际情况才成立了该镇。林业如何转产转型,工人们如何再就业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而如画的风景又使得旅游业成了顺理成章的选择。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图2

  在白狼镇的一个工作室,村民们在制作林俗桦树皮画。易成晨 摄

  白狼镇成立后下辖两个村,鹿村是以养殖为主的旅游村和特色产业村,目前正在打造为集养殖、观光、休闲、度假、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接待村;林俗村则是做林俗旅游。“白狼是最适合推进全域旅游的乡镇,第一是靠近阿尔山市;第二是旅游资源丰富,森林、湿地、河流、树种繁多,到了秋天层林尽染,非常漂亮。矿泉丰富,最大的矿泉群位于此。”白狼镇党委书记于际方介绍。“尤其我们在这两年提出一个口号,打造中国阿尔山市白狼镇林俗旅游区,形成一个品牌——白狼雪村。”

  与此同时,旅游业又与棚户区改造进行了有机结合。随着500多户老百姓搬进崭新的楼房,他们过去简陋破旧的“板夹泥”老房子被政府回收保护了起来,成了历史见证。“林俗村92个房子一个不动。”于际方说,“棚户区改造以后这些平房都要消失,所以我们做一个林俗旅游的区域要保留一些这样曾经林业工人居住的房子,让后人去参观和了解。因为以后几代人可能就不会知道林业是怎样的生产生活了。”修旧如旧的老房子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前来参观体验,现在每年都有很多外地游客到这里过年。

  旅游公司也在当地打造了提供包括住宿、采摘游玩等服务的中心区,“洮源新村”运营主管马拓介绍说,在七八月份,他的84个房间能100%满房,价格达到五六百元。

  人气旺了房子也值钱了,林俗村贫困户们的房产已经价值百万。白狼镇全镇旅游从业者有1000多人,一个小饭店都能年收入10多万。

  乡村之旅:去赤峰看穷山沟如何变成金山窝

  在赤峰市喀喇沁旗西桥镇雷家营子村,乡村旅游则发展得红红火火。干净整洁的村巷,错落有致的屋舍,四处走动的游客,很难想象过去这里曾是一个无人问津的穷山沟。

  谈到村子近3年翻天覆地的变化,西桥镇党委书记王利国总结为三个方面:过去是个偏僻村,现在变成了乡村旅游村;过去人都走了,现在人都返乡了;过去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现在已经破万了。

  此前村里曾尝试过其他产业但都没有成功,发展乡村旅游后大家发现找对了路。领导班子积极争取新农村建设等项目,村里的基础设施大为改善,修建公路、危房改造、街道硬化、安全饮水工程等等,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乡村旅游也得以开展。村里成立了旅游合作社,全村164户都集中到了合作社里,通过这种方式,一起奔着乡村旅游的方向建设。

  在党员户的带动下,如今全村都积极投入到了这项事业中,群众参与度达到90%,形成了餐饮、住宿、养殖、开店、特产等众多产业。同时,通过合作社分红、就业扶贫、结队助贫等方式,让富裕户从贫困户购买菜品,让贫苦户到富裕户就业,使得全村形成了先富带后富,集体脱贫致富的良好局面。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图3

  在雷家营子村开农家乐的队伍中,杨凤梅是最早一批。易成晨 摄

  村里最早一批投身农家乐的杨凤梅,现在家中日均接待客人三四桌,到了周六日达到十桌,最多一天曾接待十六桌一百多人。日均收入少则几百上千,最高一天达到6000元,去年毛收入达到了约20万。周末人手不够时就会雇两三名贫困户在她家帮忙,人均每月最少能拿1800元。像杨凤梅这样的农家乐,村里如今已经共有22家。

  穷山沟变成了金山窝,村民们个个喜笑颜开。去年一年就有5万人次到村里来玩,雷家营子村也成了国家旅游扶贫重点建设村。

  从北到南,从林区到山区,旅游业展示出了其巨大的潜力和生命力,帮助内蒙古人民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三产业,环境得到了保护,增收也更容易了,处处都是热火朝天的景象。对实现2020年全部脱贫信心十足,对奔向富裕生活更指日可待。

标签: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