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热”持续升温 “汉语桥”架起中阿文化交流的桥梁
比赛第一名玛丽娜·比雄内演唱中文歌曲《你是我的眼》
国际在线报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宫祥诚):近日,第十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阿根廷赛区决赛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市议会金色大厅落下了帷幕。中国驻阿根廷大使馆文化参赞杨川颖、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市议会第一副议长卡门•波利多以及多名市议会议员等来自阿根廷各界的200多名中文爱好者在这座百年建筑内,观看了一场高水平的汉语比赛。
比赛最后,来自圣安德列斯苏格兰学校的玛丽娜•比雄内在9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第一名,她将和获得第二名的来自拉普拉塔国立大学孔子学院的费利佩•阿劳霍一起代表阿根廷于今年10月赴中国云南昆明参加第十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总决赛。
阿根廷是距中国最远的国家之一,但是“中文热”并没有因为距离受到影响,越来越多的当地人开始对中文、中国文化感兴趣。中国驻阿根廷大使馆文化参赞杨川颖在比赛前的致辞中提到,中阿建交45年,人们对于两国关系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多的阿根廷人开始学习中文,“汉语桥”比赛给中文爱好者搭建了很好的平台,比赛规模也越来越大,关注度越来越高。杨川颖说:“本次比赛受到了更多的关注,9名选手参赛创下了历次比赛的新纪录。究其原因,一是体现大家重视中阿关系,再有就是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中文在当今世界的重要性。对于外国年轻人来说,学习中文带来的好处是多方面的:能交到更多朋友,能从五千年的东方智慧中汲取养料,能使自己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而最重要的一点可能是,能学会用不同视角观察和解决问题。很多阿根廷人告诉我,学习中文,去中国旅行,使他们能够用全新的视角认识中国,认识世界,以及认识自己。我想这些也是我们组织汉语桥比赛,推广汉语教学的根本目的。”
比赛第二名费利佩·阿劳霍演唱中文歌曲《蜀绣》
说起学习语言在两国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布宜诺斯艾利斯市议会第一副议长卡门•波利多说,“语言和文化的学习是在两个国家之间搭建起沟通桥梁的最有效的方式。当我们用同一种语言交流的时候,所有地理上的距离和文化上的隔阂都会奇迹般地消失。而‘汉语桥’比赛毫无疑问是一个拉近我们两国之间的距离的很好的平台。”
近年来,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越来越高,中国的国家形象在许多外国人眼中也变得越来越亲切。本次比赛的冠军,16岁女孩玛丽娜•比雄内就和记者说起了她的“中国梦”。“我从小就喜欢音乐,尤其喜欢唱中文歌曲,这也是我开始学习中文的原因之一。随着中文的学习,我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也越来越大。我之前去过一次中国,中国人包容慷慨的性格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的‘中国梦’就是去中国继续学习中文和中国的文化,争取能说得像中国人一样好,为中国阿根廷两国的文化交流出一份力。”
阿根廷的“中国热”在小女孩的“中国梦”中可见一斑。在阿根廷国内两所孔院之一,拉普拉塔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工作的万丽娅向记者讲述了她看到的“中文热”。“现在我们孔院有针对中小学生、大学生和成人的中文课程,总共有400多名学生。在孔院创办之初,来学习中文的大多数是成年人,他们学习中文是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大学生来到孔院学习,因为他们看到了学习中文可以让他们在将来就业时有更强的竞争力、有更多的可能性,因为在他们心中,中国就是未来。”
来自拉普拉塔国立大学孔子学院的宋灵珊表演《惊鸿舞》
文化参赞杨川颖和现场观众一起鉴赏书法作品
布市议会第一副议长卡门·波利多(左)与布市华人议员袁建平(右)为文化参赞杨川颖(中)颁发纪念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