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深度贫困村看变迁:沉寂的村庄找回久违的激情
法官庙镇法官庙村曾是陕西山阳县最贫困的山村之一,经过县委县政府的全力打造,现在已展现出一派“秦岭原乡”的田园风光,村容村貌大大改善,村民日子越过越甜。人民网记者贾玥 摄
初秋的西北大地,天高云淡。云烟缭绕的大山深处,已现阵阵凉意。而脱贫攻坚的冲刺工作,正在这里的贫困乡村如火如荼地展开。
近日,记者走进宁夏、陕西两省区深度贫困村,在贺兰山下、六盘山间和秦岭腹地,看到一些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一种久违的开创事业的激情,正在这些昔日沉寂的村庄上演。
戈壁的变迁
——东西部扶贫协作结硕果
“天上不飞雀,地上不长草,风吹砂砾满地跑”,今天的人们来到宁夏永宁县闽宁镇,已经很难想象这里曾是这样一番情景。20年来,由福建和宁夏两省区共建的闽宁村,已经从人迹罕至的戈壁荒滩发展成有着6万多人口的特色小镇。
1997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来此调研后,启动一项根本性工程“移民吊庄”,让西海固群众搬到这里。他亲自命名为“闽宁村”。2000年,闽宁镇在闽宁村的基础上吸收西吉、海原两县移民扩建形成。
贺兰山脚下的闽宁镇,是东西部扶贫协作结下的硕果。8月下旬,记者来到这里看到,酿酒葡萄实现规模化种植,当地人正依托优良的生态条件打造“东方的波尔多”;地处闽宁的宁夏最大的红树莓生产基地,吸引着不少建档立卡贫困户前来务工。当地干部还不无骄傲地介绍,今年4月,比亚迪跨座式单轨产业项目、纯电动客车产业项目落户闽宁产业城,预计年产值可实现100亿元以上。
当年的干沙滩变成了今天的金沙滩。2016年7月,重回闽宁镇考察的习近平感慨闽宁的变化,并要求把形成的宝贵经验向全国推广。
回族花甲老人海国宝,一年前曾与总书记在家中客厅畅谈新生活。老人一家5年前从宁夏固原市原州区迁来原隆村,正是“移民吊庄”工程的受益者。以前,全家靠种地人均年收入只有2900元;现在,老人儿子、儿媳每月在当地产业园区的打工收入就有7000元。
“搬来之前家门口是断头路,村里孩子上学很困难,”海国宝对记者说,“我是文盲,儿子是半文盲,我的孙子们在这里上幼儿园方便得很,我希望他们将来能考上大学!”
宁夏与福建,相隔万水千山,却牵手二十载。跨越2000多公里的闽宁协作,无疑是教科书般的“扶真贫、真扶贫”样本。
2016年7月,闽宁互学互助对口扶贫协作第二十次联席会议在银川召开。两省区共签约各类项目41个,计划投资总额240.9亿元。截至今年4月,已开工建设22个项目,完成投资35.34亿元。
闽宁扶贫协作新蓝图已经绘就。今年出台的《“十三五”闽宁扶贫协作规划》提出,双方将立足各自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推进旅游业、电子商务、对外贸易与投资等多领域合作,实现两省区全方位互补互惠发展。
回族老人海国宝。人民网记者贾玥 摄
思路的转变
——深化产业扶贫拔穷根
童话磨石沟,一座建在秦岭南麓深山中的主题乐园,正吸引越来越多的陕西游客携家带眷前来。
在园区半山腰的美式风格咖啡厅里,店员们熟练制作着花式咖啡。环顾一周,记者发现这里同时出售不少自行设计的周边商品,极富童真趣味。透过落地窗满山绿色映入眼帘,让人置身于真正的大自然中。
在贫困山区里营造童话王国,这个魄力可是不小。“最开始我们想做乡村旅游,但感觉没什么特色。”镇安县青铜关镇镇长乐席波对记者说,“我们与西安的旅游公司研究发现,陕西还缺少一座面对少年儿童的亲子游主题乐园,童话这个主题就这样确定下来了。”
去年下半年从山上搬下来后,42岁的贫困户高良全一家依托园区开办了自己的农家乐,最忙的一天接待了74名游客,预计今年收入能达五万元。在园区所在的丰收村,像高良全这样搬迁后当起“民宿”老板的贫困户,还有13家。
“我们突出旅游扶贫的带动作用,将各类产业联结在旅游产业扶贫上,将贫困户牢牢地捆绑在产业链上,旅游产业成为贫困户增收脱贫的主要收入来源。”丰收村村支书吴相琴告诉记者。
在宁夏海原县史店乡,田虎成站在自家的牛舍里给记者算着一笔脱贫账。
“2015年,我用2400元均价购买了6头母牛,华润集团提供每头6000元的无息贷款。”田虎成对记者说,“两年来,又下了9头小牛。华润会以每公斤28元的保底价格回购来顶抵借款,保证老百姓不吃亏。”
这一扶贫之举被形象地称为“投母收犊”。2012年开始,华润集团定点帮扶海原县发展草畜产业,创新实施了“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扶贫模式,既能减轻农户的经济负担,又为华润拓宽了高品质肉牛育肥空间,最终实现农户与企业“双赢”的效果。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贫困户与当地脱贫产业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对此,商洛市委常委、镇安县委书记李波有着自己的理解。
“如果贫困户与经营主体之间没有产生实质性的联结关系,双方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那么带动贫困户脱贫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只有将贫困户与企业、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加快贫困户精准脱贫。”在采访途中,李波给记者上了一课。
童话磨石沟咖啡厅里充满童趣的周边商品。人民网记者贾玥 摄
激情的重现
——干群面貌焕然一新
今年6月23日,习近平在山西太原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山阳县委书记张国瑜是在场向总书记汇报工作的11名地方代表之一。
“会后,全县干部群众备受鼓舞,深受感动,”张国瑜对记者说,“我认为,落实好座谈会精神,关键就是一个‘干’字,在具体工作中要敢干、实干、巧干、精干、快干,撸起袖子加油干!”
在山阳,支部引领成为抓脱贫攻坚落实的利器。“党建+”脱贫模式突出龙头企业建强党组织,支部领办合作社、党员带头发展产业,通过“手把手”“手牵手”的传帮带方式,协调落实帮扶项目1.3万个。同时,创新开展的“党员+农民”融合教育,也受到当地群众认可。
“白天原则不开会,腾出时间,集中精力,深入一线抓落实”,这是镇安县出台的规定。县委书记要拿出90%的精力抓党建、抓脱贫,38名县级领导带头包抓最贫困的村,必须现场解决实际困难。
学习无止境,打赢脱贫攻坚亦需如此。2016年,镇安县党政代表团专程到贵州六盘水市学习扶贫攻坚经验。回来后,在此基础上形成“三带四联”脱贫攻坚新模式,即通过大户带、企业带、三社带解决扶贫载体问题;通过联产、联业、联股、联营解决联结机制问题。
“‘三带四联’发挥了党建领航、支部引领、党员示范作用,党员大户、致富能人纷纷带头返乡创业就业,促进了农村人才、资金、信息、技术、劳动力的回流,解决了空巢村的难题,也让群众对日子有了希望、劲头和奔头。”李波告诉记者。
多年来,每逢红白喜事大肆铺张、请客送礼已令镇安县当地村民苦不堪言,现在,简办婚丧事的清廉之风已吹进寻常百姓家。镇安县全面推进“讲文明、树新风、改陋习、促脱贫”活动,遏制大操大办,降低人情消费支出,仅此一项年户均节省1万元。此外,对于好吃懒做、不积极创业就业等人,一律纳入“黑名单”管理,考察期间暂停享受优惠政策。
“脱贫攻坚是场必须取胜的战役,在这一过程中,偏僻地区的农村也找回了久违的激情。”一位陪同记者在贫困村做调研的基层干部,为这项事业的意义做了最好的注解。